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1章 出招 (第2/2页)
“妈的,幽州被人灭了五千精骑才过去多久?” 冯大司马“啧”了一下。 大汉三兴在望,无论朝野,都是心气满满,自信爆棚。 认为灭贼必矣。 冯大司马当然也同意这个看法。 但眼下这可是大战,而且对手是司马懿。 有信心是好事,但过度自信,就是自负。 冒险? 冒个屁的险! 冯大司马的屈起手指,在居庸关的位置上敲了敲,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 “来人!” “山长?” “怎么又是你?” “山长,今天我轮值啊……” “……” “给我拟一份奏章,一份公文,一份秘信。” 奏章当然是送往长安的。 冯大司马准备奏请陛下,调南北二军出塞,支援镇东将军。 中都护府都督内外军事,再加上冯大司马出征前,又受天子诏,节制诸军,调动兵马。 当然有权力调动南北二军。 所谓向天子奏请,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 听到山长这个话,代笔的年青参谋不禁一怔:“啊?” 这不是刚才自己对山长说的建议吗? “啊什么?愣着干嘛,快点的,我念,你写!” 年青参谋目光幽怨,默默地执笔而书。 至于公文,则是给尚书台的。 河北战事,时间很可能要比想像中要延长,尚书台要做好继续筹备粮草的准备。 这个倒是让年青参谋稍稍有些意外。 山长是怎么判断河北战事会延长的? 但当年青参谋在听到写往塞外的秘信里,让镇东将军只追不击,跟在拓跋残部后面保持压力,把他们全部逼进河北,绝不能让他们在半途哄散时,不禁就是一愣。 他抬头看向冯大司马,似乎是想确认山长是不是说错了。 “愣什么,快写!” 冯大司马喝骂了一句。 参谋团的意义是什么? 除了冯大司马不想像丞相那样累死,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通过各种途径挑选出来的年青人,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别看冯大司马开口就是喝骂,但实际上能跟在他身边处理各种军务,这些年青参谋的成长速度,相比于没有这种机会的,可谓惊人。 不知实务,如何务实? 更别说见识,眼界等这些常人难有机会得到锻炼的东西。 有些东西,你没接触过,没见识过,再怎么想像,不行就是不行。 就如同地头的庄稼汉,和自己的堂客讨论皇帝皇后夫妇耕地用的金锄头还是银锄头,天天吃白面饼卷肥rou会不会吃腻一般。 这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 就算是信息时代,仅隔了一道海峡的湾岛,仍然有人相信对岸一直处于饥荒当中,甚至需要到野外抓老鼠充饥。 信息差,很重要。 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年青参谋当完了工具人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除了奏章和自己想得差不多,公文和秘信却是大出自己意料之外。 所以山长为什么要干这种看起来前后矛盾的事情?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很显然不是。 那么就是自己还没悟到山长的深谋远虑之处。 所以,山长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就在年青参谋百思不得其解拿着写好的东西走出去的时候,屋内的冯大司马,屈起手指,用关节轻轻地敲着地图上的邺城。 脸上的神情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嘴里还在轻语: “司马懿,我已经出招了,让我看看你怎么接。” 然后又仰了一下头,眼中的神色变得越发复杂,似在缅怀,又似在嘲讽: “丞相都没能破开的死局,让我看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 镇东将军塞外大捷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直接劈在了晋阳城的上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