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一章 冶厂一行 (第2/2页)
厂房里开始组装,张知木问李迪:“化工厂电解设备的电压,跟外面用的不一样,你怎么解决的?” 李迪说:“我用一个直流电动机,再带一个直流发电机,这直流发电机,就可以调到电解设备需要的电压。” 张知木回头对李守坛说:“电解槽电压是四伏左右,你可以串联起来这样电压就可以高一些。” 李守坛说:“是,我们是用一串电解槽。你看石棉抄的纸都把阴极包上了,这样氢气和**就碰到不到一起了,流出去的是是没电解的食盐和碱水。由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温时氢氧化钠就会结晶出来。这样就把食盐和碱分离开就。盐水可以循环使用。” 张知木问:“光卤石中的氯化钾是怎么分离出来的?” 李守坛说:“还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氯化钾。先用加热到105℃的饱和盐水溶解光卤石,分离去氯化钠和不溶物后,将所得澄清液冷却到25℃,析出氯化钾晶体,经洗涤、干燥即得。母液经蒸发浓缩,回收其中氯化钾后,一部分排放,一部分返回溶浸光卤石。这些实验我们已经做了多次了,马上上的设备就是要大量生产用的。” 看到李守坛他们学完化学课程以后的变化,张知木觉得早一点儿给他们讲完课,自己好多事儿就不用cao心了。这些人的智商不比前世的人差,只要让他们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来。 看到张知木感到满意,李守坛又指着另一边的设备说:“那边的就是电解氯化钾的设备,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氯酸钾了。那些设备的原理和电解食盐的一样。” 张知木高兴地说:“守坛,我就等着你说这句话了。我们好多事情的进展,都要看你们的进展才能往下进行。” 李守坛说:“张总,你放心吧。我们的兄弟们没敢有一点儿松劲儿。特别是听完了你讲的化学课程,心里就想开了窗户一样透亮,都想早点儿亲眼看到自己的成果。” 张知木说:“析出来**和氢气都要妥善保管。**毒性很大,氢气更危险。” 李守坛说:“张总,放心吧。我们都考虑到了。” 一起过来的李栋说:“张总,你要的煤焦油,到底还要不要。现在可是存了不少了。” 张知木说:“李栋,我告诉你,那可是宝贝,你要记住,这些东西将来的用处,大的你都想不到。” 李云鹤说:“我们制作猛火油炮弹的时候,猛火油不够用了,我就是用煤焦油代替的。” 张知木说:“用煤焦油代替猛火油没问题,他们燃烧的作用差不多。” 此时,张知木还不想提取汽油煤油等东西,那还不是当务之急,但是煤焦油原料还是要保存起来,因为没有得到嘉峪关的玉门和东北的大庆,就没有大量的石油,制取汽油煤油柴油还就要依靠煤焦油。而煤焦油的产量实在是太有限了。 看完李迪的发电厂工地,张知木对李迪说:“尽快的把电厂建完,然后帮着李栋他们做电器化改造。能用电力的地方就用电力。完事之后,我们要研究更大规模发电的事儿。” 李迪说:“你一直没让窑岗那边建更大的电厂是不是有更新的考虑?” 张知木笑着说:“你小子,脑子就是好用。好好地把这里的事儿帮着弄好,注意要给他们讲讲课,教会他们的自己的电工,你自己就会省很多事儿。我们抽出身来,要做的事儿太多了。一定要注意多培养人才,我们很快就会需要大量懂电的人。” 离开冶厂之前,张知木和李栋谈了一次。告诉他:“现在大炉子已经建好了,接着就要多建这样的高炉,以后那些小高炉慢慢的就都淘汰掉。现在我也看到了,你们面对的最大的瓶颈是运输问题,每天来来往往的马车队,勉强供应你们的需要,要是再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建设铁路。我的想法是建一条从牛头山经窑岗到你们冶厂的铁路。牛头山有很好的煤炭,而铁路的运输能力是其它方式没法相比的。” 李栋不解的问:“那为啥不快点建啊?” 张知木苦笑着说:“建铁路需要很多钢铁,把你们的一年产的钢铁都建铁路也修不了多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要你们提高产量的原因。只有你们的钢产量上来的了。我们才有可能考虑铁路的事儿。技术上我觉得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你儿子他们对蒸汽机已经很熟悉,改一改就可以用在铁路上。我看你考虑问题要全面一点儿,规划的时候要留出来铁路的站点、货场等位置。” 李栋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说:“张总可不可以这样,现在山西好多铁厂的铁都不太好卖,不如我们先买一些铁过来,直接炼成钢,有了钢将铁路修起来,我们的运输问题解决了,钢的产量就上来了。” 张知木说:“这是个好主意,我回去督促李云鹤他们尽快的把制氧机搞出来,那样的话,你们炼钢就很容易了。再直接把钢轨札机搞出来,就可以连扎了。” 回窑岗的路上,张知木吩咐李云鹤:“凌水码头的蒸汽机已经开始安装了,你要分出一部分人搞小型蒸汽机在那些平底船上同步进行安装。大船小船都安装完了之后,一部分人继续改装其他的船,你还要分出一个小组,开始搞火车头设计。” 听了张知木的话,李云鹤高兴地问:“终于开始搞火车了,你啥时候下决心的?” 张知木说:“我是和你父亲谈完话之后决定的。你父亲提了个好建议。我们自己的钢铁不够建铁路用的,但是可以先买别人的铁,买回来我们自己炼钢,这不就够用了吗。所以,制氧的事儿你要抓紧。然后还要设计一条轧制钢轨的设备。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李云鹤的话让张知木很受鼓舞,“张总,你放心吧,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培养的一批人,只要逼着他们干,很快就能干出成绩。我跟你说吧,他们现在都是心里互相比着干呢。都想独立干一点儿事儿。” 听完李云鹤的话,张知木突然想到了,有一件重要的事儿给忘了。这事儿气的张知木自己都想抽自己。 因为,原来说好的过完春节,就开始进行文化考试。可是事情一多,就把这事给忘记了。张知木知道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因此提高自己的工资。这是很多工人都盼着的事儿,可是窑岗的领导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想着这件事儿,这让张知木很失望,尤其是很自责。 回到窑岗,张知木就把在家窑岗的领导们召集在一起,首先张知木作了检讨,怪自己把这件事给忘了。大家说:“卢炳义先生,没在家,就要有别人来出题目了。” 张知木说:“出题目的事儿,我亲自参加。有卢炳义的几个学生参加就行。但是监考的时候,我要求全体的领导都要到场,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件事儿。完事儿以后《窑岗周报》也要报道这件事儿。一定在窑岗形成一个学习的风气。” 这件事得到了大家一直支持。 陈玉锋说:“那些在别处工地的人,要提前通知他们回来参加考试。” 欧阳鹤说:“不如分两次考试,外面的工人单独考一次。这样的话就好安排了。外面的人一下子都回来,窑岗一定会住不下。” 最后的决定的是考试分两次进行。 ---------- 推荐:“突击艇对峙三桅船,迫击炮大战回回炮。”--《南宋记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