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章 勤修内政,时不我待 (第2/2页)
“诸卿有何奏议?”乾元问道。 “微臣有奏!” 兵部尚书裴矩第一个站了出来。 “讲!” 裴矩道:“启奏王上,值此王朝一统、军容鼎盛之际,正该激流勇进,砥砺前行,厉兵秣马,兵发北狄、烛龙两国,以完成一统大陆之旷世伟业。” 这不是裴矩一人之意思,而是整个军方的意志。 在军队接连收复少阳、龙首两郡,驱逐北狄、烛龙两国大军之后,军中一统天下的呼声就越来越高。 乾元不置可否,问:“诸卿以为如何?” “微臣有奏!” 这一次站出来的乃文官之首,宰相萧何。 “萧卿请讲。”乾元嘴角一笑,似乎料定萧何一定会站出来。 在发动战争一事上,文武双方很难取得共识,有分歧才是正常之事。在军方发出咄咄逼人的口号之后,文官不可能不会做出反应。 萧何道:“少阳、龙首两郡虽然收回,但是被敌人破坏的千仓百孔。尤其是龙首郡,不仅百姓灭绝,十室十空,屋舍田园被毁坏者更是不计其数,几乎被夷为平地。当此之际,当尽快将滞留在中州境内的数百万难民,有序地引导回故里,重建家园,恢复生机,而非妄动兵戈。” “正是如此,才更要一雪前耻啊。”裴矩并不认同。 萧何却是不为所动,使出杀手锏,道:“王朝连年征战,各地粮仓几近耗空,已经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了。微臣建议止戈一年,休养生息,修补战争创伤的同时,重新丰盈粮库。” “……” 裴矩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听完两位大臣的辩论,乾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沉声说道:“新朝初立,确实该有一番新气象,但凡事当以民生为先。民不安,则国不宁。 “本王初登大宝,当勤修内政,保境安民。至于对外征伐之事,明年再议不迟。五大兵团正可借此机会,加强部队日常训练,完成内部磨合。此时的藏拙,乃为异日宝剑之出鞘。” “王上英明!” 萧何、裴矩等人心悦诚服,俱都满意。 正如乾元所言,虽然王朝重归一统,但是内部的暗流始终没有平息,当此之时,自然该“稳”字当先。 这点时间跟耐心,乾元还是有的。 只要王朝日益强大,攻灭北狄、烛龙二国,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且, 乾元早就得到消息,在北狄国,北狄大王子狄达跟三王子狄杰返回王国之后,为了争夺王位,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此时正是坐山观虎斗的好机会,没必要这么快参和进去。 散朝之后,乾元将萧何、裴矩两人单独叫到紫宸殿。按照不成问文的规矩,在宣政殿,因为文武百官都在,很多事情大都点到为止。 并不会详谈。 下朝之后,乾元在紫宸殿的接见,才是真正的议事。 而且,相比宣政殿的庄严肃穆,紫宸殿布置的更为温馨,坐卧也更加随意,在舒缓的气氛之中,更好商量事情。 难怪历代皇帝,都喜欢在紫宸殿召见大臣。 待内监送上茶水之后,乾元也不绕圈子,径直说道:“接下来的半年,最重要之事,就是将在都护府成功实践的新政,在王朝全境有序地推广开来。” 这议题就有点大了。 比如推广九州一号水稻跟马铃薯,彻底解决王朝粮食短缺问题。 又比如对王朝展开矿石资源大调查,利用整个王朝的资源,大力建设兵工厂,为新组建的三大兵团换装。 再比如兴修水利,推广通识教育,进行工业布局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参照都护府六司衙门的架构,对朝廷六部的架构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再借此推广到郡、府、县三级。 这可是触及各阶层利益之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既需要耐心与政治智慧,又都急着要着实办的事情,可谓千头万绪,好在有萧何牵头,不用乾元如何费心。 裴矩道:“王上,微臣建议,可否借着这个机会,对五大兵团进行一次架构上的调整?” “如何调整?”乾元问。 “五大兵团合计40个师团,但有的下辖5个师团,有的下辖10个师团,微臣建议,能否均衡一下,变成每个兵团都下辖8个师团,合计十万大军?” “这个可以。” 乾元点头认可,之前不动军队,那是他还没登基,现在大局已定,也是时候对军队做一些调整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带着地球去封神》,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