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蝉鸣季寥 (第1/3页)
原始帝关的一座神山之上,山风轻拂,不时传来仙禽的啼鸣之音。 陆凤秋坐在一座亭子下,正在提笔书写一些东西。 随着他法力愈发的高深,修为境界愈发的恐怖,很多事情其实便更不需要亲力亲为。 一念化生,只要他想做什么,一个念头化出,便可以出现他想要的东西。 陆凤秋很久以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你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的时候,你会羡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但当你得到一切之后,经过最初的那些时候,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陆凤秋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这也是一种修行。 不是修炼外物,而是修炼己身。 他从来没有发下过什么宏愿,但一直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那就是长生,而修道所带来的法力提升,只是求长生途中所带来的一些便利而已。 陆凤秋在纸上写下了前世轮回时听过的一首歌词。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分飞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 陆凤秋将笔搁置在一旁,吐出一口浊气,轻声道:“谁说仙无杂念,以凡人的思维去揣测仙人,本来就是一种虚妄。” “仙亦有红尘恼,无论世间如何变幻,都脱不了一个争字。” 他穿越诸多世界,经历过种种,见识过种种。 如今坐在这仙境一般的地方,心里却是不是很平静。 自从融合前世,得悟大罗道果以来,他就一直在想,什么才是圣人之道。 多元大宇宙中九十九个圣人之位,他必要证得其一。 这不是贪念,而是执着。 有所执,方能有所执。 力量就像一件事物的表象,只有看透了本质,才能将事物本身给掌握。 成就大罗之后,已经不用去执着于力量的大小,没有道的支撑,力量就像水中月,镜中花。 当年还是一介凡人之时,追求力量无可厚非。 因为力量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行心中所行之气。 但到了如今这个层次,再去一味的追求力量,那就是蠢。 力量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道。 想到这里,陆凤秋又提笔在写。 “何为圣人之道?” 他师从太上道祖,若按《道德经》所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那为而不争又是什么意思? 这难不倒陆凤秋,早在很多年前,他就将这些道家典藏吃的十分通透。 上天的道理养育了万物而无加害之心,做人的道理是与世无争而懂得用方法来实践。 陆凤秋仔细在咀嚼着这八个字。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他这一世历经轮回苦,方才从沉沦之中醒来。 前世身为文始真人时,早就奉行了为而不争的道,但是结果呢? 他历经数万载岁月,没有成圣。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成圣之道,不可借鉴他人。 太上道祖的道是无为之道,所以太上道祖成圣,他的道已成为多元大宇宙中的烙印。 他若想成圣,必须推陈出新,走出一条非无为的道。 这也是他积极入世的原因。 若事事都效仿太上道祖,那他注定要变为第二个太上道祖。 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止步于大罗。 陆凤秋将自己这一生所学在脑海之中不断融汇,不断掰开了揉碎了,去分解,去重新融合。 陆凤秋仿佛感觉到脑海之中一片混杂,却又感觉无比清楚。 自己的意识好似一个旁观者一般,将这前世今生的所学都如同放电影一般的放了一遍。 神山之上,风动,树动,神禽动。 唯陆凤秋的神意不动。 这一日,陆凤秋仿佛重回最初学道之时的景象。 他人虽然不动,但心思却是异常活泛。 整个神山周围都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力场当中,无人可以接近。 一旦有人接近,便会立即陷入沉睡之中,不论修为有多高。 即便是真仙至尊,也无法抵御。 “什么是道?” 在陆凤秋的脑海之中,有一黑一白两个人影互相对坐着,他们都是陆凤秋。 黑白二色泾渭分明,秋毫无犯。 黑色的陆凤秋抬起右手,白色的陆凤秋抬起左手。 两只手互相接触交融,然后一切消失的无影无踪。 “道,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无处不在。” 良久之后,陆凤秋轻声呢喃道。 霎时间,陆凤秋仿佛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将身上所有的光辉都收敛了去。 就在这时,一声蝉鸣打乱了陆凤秋身上的寂静。 陆凤秋随意看了那蝉一眼,那蝉身上泛起神光,仅仅用了数息,便化为一个背身双翅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恭敬无比的跪倒在陆凤秋的面前,用蹩脚的话语说道:“见过师尊。” 陆凤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