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导气入脉 (第1/2页)
【巧得师叔传武功,万寿山里好修行】 与尚道远之间的事情虽然已经了账,但是宋翊依旧要在伙房中帮忙干活,打扫便堂的工作照旧由庄道正三人轮流负责,也总算清闲不少。 好不容易过上了平淡安宁的日子,宋翊每日除了帮忙做饭就是读一下《道德经》。 朝夕相处,宋翊倒和葛圆相熟了很多,直接称其为葛叔。宋翊这人乖巧懂事,说话是又懂得考虑他人心思,葛叔和他实在说得上来。 自那晚之后,那个年轻道士也未再来讨饭吃,宋翊只当是尚道远回去做了约束。 这日,宋翊跟着葛叔到便堂之中送饭。平日里张虚白与何守圆、张守静两名徒弟同坐一桌,今日身旁却多了一个人。 宋翊留心观看,竟是那个抢饭吃的年轻道士,今日却穿了一身崭新道服,头带混元巾,容颜清秀仪态庄重,吃起饭来细嚼慢咽不复往日狼吞虎咽。 宋翊怀疑自己认错了人,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对方仿佛有所察觉,扭脸与宋翊对了一眼,轻轻一笑便继续埋头吃饭。 宋翊见那道士举手投足稳重大方,只当自己确是认错了人,但这长相真是无比相似。 回到后厨,宋翊便向葛叔打听,今日师祖身旁多了一名年青道士是何人。 葛叔笑道:“那个人是张真人的关门弟子,年纪最轻,今年只有十九岁。不过,听说资质却是最高,武功路数上大有超过几位师兄的势头。” 葛叔这个人甚是健谈,话匣子打开了便合不上。不等宋翊再问,又接着说道,“张真人一共收了五个徒弟,首位便是何守圆何道长,十五岁拜师,跟着张真人修习了三十年。 二徒弟,钟守离,二十岁拜师,至今拜在张真人门下二十年,不过进二年没露过面不知所踪。 三徒弟张守真便是你的师父,与钟守离同年进门,两个人年龄也是相当。 四徒弟,李守静十四岁拜的张真人为师修习了十八年,这四个徒弟都是从白云观一直跟到了京城。 唯独这个五徒弟云守清,却是在张真人到京城之后收的。 话说张真人颇受当今圣上看中,并亲封金门羽客,圣眷日隆,慕名来摆拜者众多。 张真人性格冲淡,只是从中选些资质尚佳的由几名徒弟收为弟子。 唯有云守清资质出众百里无一,被真人看中,喜爱非常,破例收为关门弟子亲自教导,十六岁便拜张真人为师在修习已有三年。” 聊了几句,早饭时间已过,庄道勤将碗筷搬到伙房,宋翊独自在后厨刷碗,葛叔照例去坊市①买菜。 无人之时,一名道士漫步近了后厨,衣巾整洁,形态优雅,正是云守清,见到宋翊拱手施礼道:“多谢师侄增饭”。 宋翊心中霍然,立即以晚辈之礼躬身还之。 云守清见四下无人,便又露出轻松神态找了把凳子随便坐下,完全没有长辈的庄重,随意说道:“道观中规矩礼节甚多,这个师叔我是装的实在累心。其实我也就比你大不了几岁,以后没人的时候你不要向我行礼也不要叫我师叔,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了。”。 宋翊看这个小师叔即没架子人又随和,顿时心生好感,本来就不懂规矩此时更不必佯装,于是坐在旁边与云守清大聊特聊。 忽地想到前几日竟将此人当作了尚道远的师弟,立刻起身道歉:“师叔,实在对不住,前几天将你当成了尚道远的师弟。” 云守清却毫不在意地笑道:“无事无事,反倒是我连累你挨了不少拳脚。” 宋翊不解地问道:“此事与你有何相干?” 云守清尴尬一笑道:“尚道远罚你刷碗的事情是他不对,我虽是他师叔但是年纪太轻不好责骂于他,于是我就告诉给监院大师兄,大师兄重重地责骂了他,后来才引起你天天挨打。不过,我知道你被打之后也补救过了。” 宋翊一头雾水地问道:“怎么补救的?” 云守清笑道:“你真当自己打的过他们呀?”随后,便将自己如何躲在远处偷掷石子暗中相助一事讲了。二人想到庄道正三人当日的惨痛摸样,不觉相视大笑出声。 宋翊又问起为何每日不见云守清在便堂吃饭,反而来抢自己早饭的原因。 云守清告诉宋翊,前几日自己练习天罡五行气到了紧要关头,所以每天都到山上彻夜打坐采集天地灵气,天光大亮的时候才能收功赶回来,一夜练功腹中饥饿,多亏宋翊每日留饭。 宋翊听得心里惊讶,他听张守真说过,天罡五行气乃是修炼六壬化神剑的内功法门。张守真修习了十几年内功才开始正式进入天罡五行气的修炼,近些年再难寸进,所以游历天下寻找机缘。没想到云守清短短数年便开始练习天罡五行气,真是天才。 云守清看到宋翊惊讶神情便道:“其实修炼天罡五行气并不简单,一要看悟性,二要勤奋刻苦。你没想过为何午饭和晚饭的时候未曾见过我,皆因我需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打坐练气消化采集的天地灵气。你要紧记,根骨天才固然重要,但是勤休苦练才是成功的根本。” 宋翊听罢心中感慨,一直觉得云守清只是天才了得,没想到能有如此觉悟,怪不得可以有非凡成就,不由得生出敬佩之心。 又听得云守清笑道:“你与我有一饭之恩,想让我如何回报于你?” 宋翊立刻跪拜道:“我想你教我武功。” 云守清立刻将其扶起道:“守真师兄的事情我已知道了,我随与他相处日短,但我也敬他有七分英雄气,你的要求我可以答应。” 云守清想了一想继续说道:“六壬化神剑源自六壬太一术,六壬太一术是道教占术的一种。配合剑法的步法是罡步,源自施展法术时所使用的步罡踏斗法。所以修习六壬化神剑之前你要对六壬太一术有一定的根基还要学习一些法术”。 宋翊疑惑的问道“和我读的道德经有关吗?” 云守清笑道:“修道之人重在修心,道德经便是帮助我们修心境的,是道家的思想根源。道家以降妖伏魔为己任,为救天下苍生创造各种法术增加自身修为。法术分为符箓和咒语,究其根本就是要以真气为引,御使天地五行之力。” 言罢,云守清左手掐决,右手指指着桌上一碗冷水,口中念道:“火徳真君,引火华光至此,一则保身命再则伏鬼邪,天地之火皆为吾所用,急急如律令”。顷刻间冷水沸腾,看得宋翊目瞪口呆。 云守清看到宋翊震惊的表情又继续说道:“左手引火觉决是为了引导自身的真气流转沟通五行之火,口诀也是向天地借火于自身所用。所以修炼本门武功法术要有相应的指决和口诀相辅。” “什么时候可以教我?”宋翊急切的问道。 “现在就可以。” “先学什么?” “导气入脉!” “人之初生皆有气机,气机不行则无法行走于天地之间。人之初生所具有的气机便是人身本元,本元有损而无补,如若耗尽人之将死。 本元存于气海,通过修炼便会引来真气层层包裹其上,便是后天的真元。真元附着越来越多的真气不断壮大,将真气导入奇经八脉便可覆于体表发肤用于五脏六腑。 气海位于人身脐下三寸之处,乃是真元潜藏之所。每人的本元质地皆不相同,就像人生来体质便是有强有弱。 通过修炼,真元会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