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群英荟萃 (第1/3页)
【欲求宝刀入江湖,豪杰汇于群英殿】 宋翊同高汉武回到彭家寨。高汉武领着宋翊来到一家铁铺,铁铺内一名四十来岁的圆眼虬须汉子赤着上身,露出一身壮硕的肌rou,正在火炉旁的铁砧上卖力地捶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 汉子身后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刀具和农具,角落的竹筐里插了十几根三尺长短的铁条。 汉子看到高汉武咧嘴笑了一笑,让宋翊他们坐到一旁稍等。直到铁块从暗红色变成了原本乌黑的颜色,从铁块变成一根铁条,汉子才有些不舍地将铁条放在一边跑过来和高汉武说话。 高汉武向宋翊介绍道:“这位师父名叫彭山,是这方圆百里最好的铁匠,他家的铁匠铺是一百多年的字号,我手中的‘无碍’就是他亲手打造的,不比军器监①造的刀差。” 彭山虽然长得粗枝大叶,说话却很客气,与宋翊抱拳行见礼后便请宋翊坐下,转脸却不悦地对高汉武说道:“什么话,什么叫不比军器监的刀差。我家老祖宗造刀传到我这里都是第六辈了,朝廷军器监的军匠有几个是这个家底。 每把刀我都要叠打三十次以上,军器监的刀都是做给军兵使用,每天也能生产几把,哪如我这般认真精细。 就算你私自拿了钱去打,只怕军匠也没我这等手艺,别说这看火色的眼力,就说我家这火土也是几代人不断琢磨出来的不传之秘。” 宋翊从未了解过制刀的事情,现在听来竟然大有学问引得好奇之心又起,不禁问道:“火土是什么东西,作刀还要加土吗?” 仡佬族人最擅长炼铁,打造铁器的技术也是闻名天下,彭山更是一个炼铁痴人,宋翊谈起作刀的事情正是sao到了他的痒处,颇为自傲地说道:“你可知刀剑的韧性从何而来?” 高汉武知他又要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索性寻了一把条凳坐下慢慢听他讲完。 彭山也不等宋翊回答,自顾自地说道:“刀剑要兼顾韧性与坚硬,既要坚硬到可以销金断玉,又不可因为过于坚硬而容易折断。 就好比,上古的青铜剑虽然锋利坚硬,但却容易折断不利于劈砍,而熟铁虽软青铜剑却可以断之。若要使刀剑同时兼顾坚与韧,首先是通过‘灌铁’得到好钢。 ‘灌铁’就是将炒好的熟铁,与定量的生铁一同烧炼混合,得到需要的硬铁也就是钢。灌入多少生铁得到什么样的钢,就要看铁匠的经验了。” 彭山寻个凳子坐下继续解释道:“其次,就是要将成型的刀剑再次进行烧炼,掌握烧刀时的火色。 将刀剑烧至所需要的火色之后要迅速地淬火,就是将刀剑插入到冷水中迅速降温,这样刀剑就会保持住烧炼时所产生的变化。 烧炼到一定得火色,钢铁会有些许膨胀,淬火之后就会保持这种形态。烧炼的时间越长火温越高钢铁膨胀得越多,淬火之后也就越发坚硬,但是韧性却会随之变差。 因此,选一个合适的火色淬火,是得到一把坚、韧适中刀剑的必须条件,这也要凭工匠的经验来判断。灌铁还有个分量进行参考,这个火色就很难掌握了。这灌铁和火色就是工匠手艺好坏的分水岭。” 彭山说了半天也没提到火土,但宋翊仍然听得津津有味,却听彭山继续说道:“于是,后世的能工巧匠尝试只将刀剑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局部高温烧炼后淬火,也就是在烧炼时将刀刃和刀身区分开,只烧刀刃让刀刃变得坚硬。 具体做法就是将刀打造成型,整体烧炼出最好的韧性后将刀淬火,然后以火土敷于刀身之上只露出刃口进行二次烧炼。 烧炼时,刀身因有火土隔离火焰,刀身热度与刀刃的热度就会出现巨大差异,只有刀刃会出现变化。在刀刃烧到最为坚硬的时候进行淬火,而刀身因有火土的保护而韧性不变。 这样制出的刀,刀刃锋利坚硬而刀身韧性十足。但是这火土的制作却成了每个工匠的不传之秘,而是否能掌握最好的火色也成了一流工匠的标志。” 彭山连比带划地说了一通,宋翊听了个似懂非懂,但他心思灵活知道若要做出好刀需要将彭山捧上天,于是装作求知若渴地模样继续问道:“原来造刀之法如此大的学问,那我还有一事不明,为何您要不断地锤打铁条。” 彭山意犹未尽地笑道:“这个问题很好解释,每次将铁条打长之后都要折叠之后重新捶打。如此周而复始,铁条之中会生出很多层次,制出的刀剑韧性更强。” 宋翊又问道:“那炒铁又是怎么回事,铁也需要炒吗?” 彭山不厌其烦地继续解释道:“最初铸炼出的铁太脆缺乏韧性不能锻造优良的铁器,称为生铁。 生铁要用更高的火温烧成铁水再加入其他材料进行翻炒,才能得到柔软的熟铁。我一般都是买了生铁自己炒好了备用,质地都是十分精纯,这样在灌铁的时候比较容易控制份量。”② 宋翊故意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惹得彭山心胸舒畅主动问道:“你要造什么样的刀剑?” 高汉武替宋翊答道:“和你给我做的一样,只是尺寸要小一些,需要多少钱?” 打铁本就是个枯燥乏味的活计,彭山整日埋头打铁几乎闷出病来,今日一通畅聊心中大为爽利,只听他笑道:“我跟这小哥谈得来,算便宜点,一两银子。”高汉武听了笑道:“嗯,是比我做的刀要便宜些,但是也不能省功夫。” 彭山瞥了高汉武一眼,不屑地说道:“你这叫什么话?宁可不做,我也不会粗制滥造砸了我家百年的招牌。你若信不过,就去找别家好了。” 高汉武急忙捧上两句好话道:“好了,都是老朋友,谁不知道方圆百里就属你彭山手艺好。” 彭山倒是一个直爽人,听到高汉武夸赞,立刻转怒为喜,说道:“半个月后来取货!保准比你得刀强。” 宋翊惊到:“这么长时间?” 彭山对宋翊颇有好感,因此解释道:“慢工出巧匠,要选精铁细细煅烧叠打。当年,天下第一铸剑大师欧冶子为铸‘湛卢剑’,在湛卢山上辟地设炉用时三年。我这才用半个月,有什么大惊小怪?我还都没嫌麻烦呢.....”。 宋翊听后连忙称是道:“那彭大师可不可以将我这把刀也铸成可以破法术的。” 宋翊千小心万小心怎料到这句话捅了马蜂窝,彭山听后忽然变得火冒三丈,怒道:“你这小子,我见你躬谦有理才与你细细讲话,谁知你却有意消遣于我。从未听说谁能做出这种玩意,今天你要不说个明白,十两银子我也不会替你造刀!” 宋翊心里一直惦记着高汉武那日在林中以长刀破除火真人法术大展神威的事情,以为全凭彭山造的长刀之中颇有玄妙。因此,才提出破法得要求,没想到彭山反应竟然如此剧烈。如此看来,定是高汉武的长刀另有玄机,不由得扭脸看了高汉武一眼。 彭山看到宋翊眼神便已知道大概,冲着高汉武青着脸问道:“是你跟他说的?”颇有一言不合便要一拍两散的架势。 高汉武没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