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7、氏族志  (第1/1页)
    次日,显德殿。    一切事务都先放到一边,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关中各处的救灾情况。    大批御史已于蝗灾爆发的那一刻分赴各地,监察救灾情况,这会儿已有回报。    有的州县准备万全,按照朝廷下达的方案积极应对蝗灾,虽有损失,但也抢救回来不少。    而有的州县完全不当一回事,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下损失惨重,属于严重渎职。    一旦发现,当即撤职查办,然后安排其他官员顶上,投入救灾。    有天灾,亦有人祸,整个关中地区,自李世民往下,绝容不得有半点松懈。    间中司农寺卿也呈上数据,至今已经陆陆续续购入粮食三万多石,不断抬高粮价。    自蝗灾爆发之后,粮价一路飙升,已接近斗米两百钱,差不多是之前的双倍!    粮商们自然是嗅到商机,正在四处调集粮食,打算往关内赶。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预计的方向在发展。    但是,民间对于日益激增的粮价大为不满,似乎隐隐有一种力量将百姓的怨恨矛头指向了朝廷。    认为朝廷恶意抬高粮价,是有官员和粮商勾结搜刮民脂民膏。    对于这一点,也还在意料当中,李世民没有明确表示什么。    众大臣也打算静观其变。    就在早朝接近尾声的时候,高士廉呈上《氏族志》。    李世民翻阅了一下,但只是看了一眼,脸色就刷的沉了下去。    “拾人牙慧,不知所谓!”    说完,他冷哼一声走了。    只留下高士廉留在原地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了。    散朝后,内监开始收拾龙案上的东西。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走了过来,指着那卷《氏族志》笑问:“可否一观?”    内监连称不敢,赶紧亲手奉上。    两人也只是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合上了。    高士廉见状连忙走过来,拱手请教:“杜相,房相,有什么问题么?”    他这份《氏族志》可是参考历朝历代公认的世族排行修订的,旁征博引,再经过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人反复检查,不敢有丝毫怠慢。    陛下怎么就不满意了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相交换了个眼色,后者见左右无人,低声道:“高相,你这个排名不对啊。”    “怎么不对了?”高士廉将《氏族志》翻来覆去的看,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房玄龄见他还没醒悟过来,又再提点道:“既是世族名录,为何没有陇西李氏皇族?”    “这……”    高士廉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李氏皇族一直认为自己出自陇西李氏,所以他还特意将陇西李氏在内的五姓七宗排在了第一等。    但李氏皇族和陇西李氏,到底不能混为一谈啊!    自己当真是糊涂!    难怪陛下只看了一眼就不高兴了。    难道他李氏皇族就不该独占第一等?    “再说……”    这时杜如晦也道:“如今很多传统的名门望族在朝中连个五品官职都没有,衰败至此,徒有虚名而已。    高相你可要好好斟酌才是啊。”    碍于房玄龄的面子,他没有明说五姓七宗。    希望高士廉能明白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