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六章 国际标准 (第1/2页)
和前世相比,提前了几年开机,最初张一谋提出这个项目的时候,易青本打算是要押后的,可无奈提前把话说的太满,想后悔也不行了。 之所以不放心,关键就是担心巩丽和葛尤现在的水平担不起这样一出大戏,从青年时代一直演到老年,这可不是单单通过化妆技术就能解决的。 “易总,这回真多亏您了。” 葛尤端着酒杯起身,恭恭敬敬的对着易青。 “拉倒吧,出什么洋相。” 易青可懒得应付这个,再说俩人都那么熟了,一起在剧组混了好几个月,还能不知道葛尤是故意在活跃气氛。 果然,易青这话一说,葛尤便嬉皮笑脸的坐下了。 “这可是领导不让的啊!” 几个人是从片场直接过来的,葛尤和巩丽身上的妆都没卸。 现在葛尤身上是老年福贵的妆,本该是个挺悲情的人物,但是这一身套在他身上,天然的自带喜感。 “不过,小易,这回真得好好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也接不着这个角色。” 易青朝着旁边的张一谋看了一眼:“可别这么说,我就是介绍一下,最终决定权可是在张导手里。” 葛尤一愣,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忙道:“对,对,对,这样,我干一个,向两位领导表示感谢。” 说完,端着酒杯一扬脖,一杯酒就下去了。 这货还没像后来那样修炼成妖,情商真心低。 一杯酒当赔罪,也没有人计较他。 张一谋大概其知道这人是咋回事,易青也不好当着巩丽的面点出来。 “张导,我也敬你一杯。” 易青也端起酒杯,张一谋见状赶紧跟上。 “剧组这边,我就交给你了,旁的事我不参与,最近还有两部电视剧开机,我那边也离不开,所以~~~” “明白。” 张一谋答应的特痛快,他巴不得易青快点走呢,说实话要不是因为易青是投资方,开机他都不准备通知。 他之前就跟着巩丽打听过了,当初在拍的时候,易青和导演赵保刚是个什么状态。 丫就是一太上皇。 剧组里的事就没有他不着手的。 张一谋可不想脑袋上面还顶着一个太上皇。 “这边剧组交给我,你就放心。” 易青笑了,确实放心,只要张一谋能调教好这俩刚出道的菜鸟,这个戏就没问题。 应该是~~~没问题吧! 尼玛,这要是再过十年,不对,再过五年,易青就是连这点担心都不会有。 戛纳影帝加巩皇,这神仙配置,绝对国际标准。 不过现在,这俩人还都是刚演过一部电影的小菜鸟。 看片酬就知道了,巩丽5000,这还是看在张一谋的面子上,毕竟,俩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巩丽连宿舍都住不下去了,现在俩人就在外面租房子,生活压力大,多给点就当是加深友谊了。 至于葛尤,不好意思,就2500,就这,葛尤还美的够呛,声称从艺以来,赚的最大一笔钱。 那个戏,米佳山就给了他400块钱。 对比一下后来拿着所为的明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郑某爽77天拍一部戏,片酬1.56亿。 那个年代,一个月薪6000的普通青年,得勤勤恳恳工作2200年。 也就是从汉朝就开始工作至今,才能攒够1.56亿,而人家郑小姐只需要在片场挤眉弄眼77天就可以躺获。 同样是打工人,有的人日入200多万,有的人一天连200元都没有。不得不感叹郑小姐这名字取得好:郑某爽郑某爽,挣钱真特么爽!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影视就是个畸形。 在成熟的影视产业体系中,影视剧制作早就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与分工。 从演员到剧本到导演再到后期的制作、推广,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已。 而影视作品需要流量,需要粉丝支持。 明星在粉丝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粉丝既是物质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明星产品的消费者。 粉丝的双重消费特性,促使明星代言活动的作用在众多的广告形式中凸现出来,明星们成为了人际沟通中的主导者,而企业和广告商们则利用粉丝“爱屋及乌”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粉丝的消费态度与倾向。 尤其是在一些收费项目上——购买超前观看、周边商品等方面,极度需要粉丝支撑,所以剧组需要流量明星或容易上热搜的话题明星来加入,久而久之,给一部分头部明星大量砸钱也就成为“行规”。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演员获得的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制作成本,易青前世就听说过,制片方预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编剧和后期制作等,于是“烂剧本”、“五毛特效”等频频出现。 最终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这也是为何在欧美影视产业发达地区,演员片酬一般不超过整体制作成本的30%的原因。 后来有很多影视剧中,单单演员的片酬就占去多半,剩下的制作费仅够草草地结束拍摄,那更别后期了,所以最后呈现给观众也只能是一个应付版本,流量明星盛产烂片也就能解释了,因为是真的“没钱”好好拍了。 反之,一些良心剧,如,没有小鲜rou、没有流量担当,取而代之的是张峰毅、吴钢、张之坚、刘慧芳这样近40位的资深戏骨。 这部剧总投资在1.2亿左右,但所有的演员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元,都不够一个所为当红“小鲜rou”的片酬。 特别是一些热钱涌入影视行业,客观上也对演员天价片酬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毕竟,相对于热钱涌入的速度,影视人才的培养要缓慢得多,这就导致了演员成了更稀缺的资源,身价一路水涨船高也是必然,而一些靠着众多“粉丝”和漂亮脸蛋走红的“小鲜rou”“网红”疯狂掘金,整体上也抬高了演员片酬的非理性程度。 易青前世认识一个制片人,他曾和易青说过:没回要筹备一个戏,人还没等出门,就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