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官家太糊涂了 (第2/2页)
青州,兖州等地,进而直下两淮。 在河北方向,可以从真定府出发,攻取大名府,或者越河攻击开封。 在河东方向,可以围攻太原,然后南下京兆府和洛阳。 甚至金人还能从府州等地出发,去攻击延安府,然后全取关中,切断大宋和西夏的联系,彻底断绝西北战马的来源。 其实整体战线还是吕颐浩分析的那个情形,但是金兵的部署却是机动的,他们可以把主力押宝在一个方向上。而一旦金人集结十万大军,就足以突破任何一处,根本不用怀疑。 赵桓思索道:“当下就只有层层抵抗,不断损耗金人兵力,利用纵深,制造战机,保留强大的御营中军,作为预备队,随时顶上去!” 韩世忠咧嘴摇头,“官家,咱们的兵力本就不够,如果再把御营中军放在后面,臣唯恐迟滞金人也做不到啊!” 赵桓大惊,他断然没有料到,韩世忠竟然会这么悲观! “良臣,那你有什么高见?” 韩世忠咽了一口吐沫,咬着牙道:“进攻!” “什么意思?”赵桓眼睛瞪大,“良臣,你说咱们要主动出击?” 韩世忠用力点头,“官家,臣思来想去,就只有这一个办法了,臣打算以三万御营中军,突袭真定府!” “你疯了!”赵桓惊恐道:“若是金人派出骑兵,截断你的后路怎么办?” 韩世忠咧嘴笑道:“官家,事情没有那么糟糕,臣探查过了,目前真定府只有金兵以万户,如果突然袭击,未必不能得手。而占领真定府之后,就等于在金人的咽喉上抵了一把匕首,他们必定全力以赴,围攻真定,臣据城死守,至少能拖住十万金兵。”韩世忠认真看着赵桓,诚恳道:“官家,王老将军能守太原,臣也能守真定,还能做得比王老将军更好!” “不行!”赵桓断然摇头。 韩世忠也急了,反问道:“怎么不行?拼着臣一条性命,加上三万御营,化解了这一次金人攻势,朝廷就能多一年备战的时间。更何况臣福大命大,没有那么容易死的。” “不!绝对不行!” 赵桓一再摇头,韩世忠怒了,“官家莫非小觑臣的本事?还是不信臣的忠心?” 赵桓摆手,“良臣,你我君臣之间,说这种话,太伤感情了。朕知道你忠心报国,可你想过没有,你攻击真定府,金人就会全力以赴?金兵和我们到底不一样,他们并不会那么在乎土地得失,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土地都是大宋的,凭什么让金人珍惜?而且朕再说一句让良臣不高兴的话。” 深吸口气,赵桓郑重道:“良臣,你还不够份量!金人不会因为你,就不顾一切代价!” 韩世忠傻了,“官家,那臣都不行,谁可以?” “朕!”赵桓声音低沉道:“只有朕,才能吸引金人主力围攻。” “不行!”这下子轮到韩世忠发疯了,“官家啊,您要是想把大宋朝交给金人,直接投降就是,不用这么费力气啊!” 韩世忠真的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赵桓北上,倒是能吸引金人了,可问题是这是rou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啊! “良臣,朕没想走那么远,也没想给金人送菜。我的意思是集结重兵到大名府,黄河正好在大名府西北流过,我们倚城据河,集结御营中军,御营左军,加上骑营和地方兵马,至少能凑出八万到十万的兵力。只要朕把战线向北推,压力就会落到金人身上,如果他们全力来攻,就在大名府决战,如果他们从别的方向下手,朕就准许良臣,率领人马,突袭燕山府!” 韩世忠面对赵桓的提议,也陷入了沉思,相比而言,这个方法的确比自己设想的要好,除了天子会以身犯险之外,别的什么毛病都没有。 可恰恰是这一点,问题就最大! 这已经不是几个月前了,更不是援救太原,结盟西夏的时候……几十万大军,还让官家冒险,朝中诸公真的该死了。 不用有任何怀疑,政事堂一定不同意。 便是他韩世忠,也不想答应。 只不过维持现有的战线不变,被动等待金人发动,实在是太危险了。 要不干脆派出小股人马去攻击金人,试探出他们的主攻方向? 韩世忠绞尽脑汁,却也没有稳妥的办法,无奈何,这件事只能下发,要求主管军务的重臣们讨论。 王禀、张叔夜、吴敏、吕颐浩,也包括首相李纲,甚至连仁多保忠都叫来了,大家伙反复推敲,却也拿不出最终的意见。 金人派遣耶律余睹攻击太原,已经一个多月了,后续的兵力并没有跟进……既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 甚至有人在政事堂建议,能不能约请西夏出兵,去攻击府州,牵制金人? 就在这一片莫衷一是之时,老太监朱拱之突然找到了赵桓,将两句诗递给了他。 “官家,这是曲端在酒醉之时写的,他还嘲笑说官家太糊涂了。” 好大的狗胆! 赵桓闪目看去,只见赫然两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往河上泛渔舟。” 瞬间,赵桓的脸色铁青,切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