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通西域 (第2/2页)
就依托城池地形,节节抵抗,等候主力援军。 而能够担当主力集群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韩世忠的御营中军,一个是吴玠统御的陕西兵加上御营右军。 论人数,吴玠所部稍微多一点,论战力,韩世忠更强一些。 “官家,让臣说,不管是用哪一路兵马,都要官家亲自指挥,才能克敌制胜!”曲端不无谄媚地说道。 赵桓哼了一声,却是没有说话,可意思很明白:舍朕其谁! 经过了几次御驾亲征之后,便已经形成了惯例,即便如韩世忠和吴玠等人,也都愿意让赵桓跟着。 道理很简单,赵桓不会添乱,不会随便剥夺兵权,干涉指挥……而且有赵桓在,各种杂音都会消失。 再有虽然他们几个身为一方主将,可问题是还有骑营,还有御前班直侍卫,还有地方厢军,蕃骑,乃至最近建立起来,直属赵桓的弓弩营……这些人马在战斗中,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可偏偏不是寻常武将能指挥得了的,哪怕韩世忠也不行。 所以赵桓这么好的辅助兼奶妈,谁舍得放过啊! 御驾亲征的总基调定下来,接着就是一些具体的事情,诸如粮草军需,民夫征调,军械武器,敌情密报…… 赵鼎第一次参与会议,不过他进入角色很快,尤其是在军需上面,提出了不少建议,让人们对这位有所改观。 原来他不只是能说好听话的清流书生,也还是个能臣干吏。 说来说去,就提到了一个问题。 耶律大石的战马! 到底还要不要? 假如想要,该出什么价钱? “这个战马必须要经过西夏,才能运过来。而且朕打算以人易马,该怎么跟大石去谈,还没有主意,你们都说说吧。” 这几位武将算计战场,都是好手,可论起国际交涉,还有生意往来,这就有点为难了。 “官家,如果放心的话,就让臣去吧!” 赵鼎主动请缨。 赵桓呵呵一笑,“你这是急于立功好官复原职吗?” 赵鼎道:“臣却有此心,不过臣有个提议,既然大石兵进西域,咱们还想要用儒生换战马,官家便不能明言,不然以人易马,着实不好听。” 赵桓欠了一下屁股,笑呵呵道:“那你就想个好借口吧!” “寻访汉唐,探查丝路!” 赵桓稍微愣了一下,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还真有你的! 大宋这个朝代有多憋屈,何止是丢掉燕云这么简单,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大宋丢了传统的产马地,丢了木材产地——以至于皇宫普遍逼仄;甚至连罪犯流放地都丢了,不得不拼命把人往岭南赶,像什么云南啊,西北啊,辽东啊……这些传统的发配地,大宋是一个都没有保住。 别的朝代版图,多少都是以中原为核心的饺子形状,有皮有馅,饱满圆润。到了大宋这里就惨了,四周的饺子皮都混没了不说,就连核心的饺子馅部分,也被咬得缺了好几块,简直悲催到无以复加。 这时候再看赵鼎的建议,多么富有创意啊! 去探查汉唐故地,追寻丝绸之路……就问那些读书人,不想恢复汉唐荣光吗?对那些唐诗汉赋中的边关要塞,就没有半点渴望吗? 你们就不想去瞧瞧李白的出生地?瞧瞧漫天黄沙,气象恢宏的寺庙佛窟,追寻那些古书当中的国度……没准还能遇上女儿国呢! 这么一包装,根本不是什么卖人,反而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了。 怪不得说文臣有用呢,这种时候还真缺不了他们……赵桓终于赏给了赵鼎一个笑容,“既然如此,朕让李世辅护送你,还有那三百儒生,立刻出发,去面见大石!” “臣……遵旨!” 赵鼎辞别赵桓,迅速赶往陕西,然后渠道西夏,去可敦城,见耶律大石。 由于军情紧急,赵鼎几乎是日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赶路……可即便如此,等他到了延安府,见到了陈东,两个好友相见,陈东还是一声叹息。 “你来晚了,耶律大石已经败走了。” “什么?” 陈东沉吟道:“我刚刚得到消息,粘罕竟然买通了乞颜部,夹攻可敦城,大石战败,逃去西域了,战马怕是拿不到了。” 赵鼎暗暗咬牙,“且不说战马不战马,耶律大石可是官家亲自扶持的大辽国主,不能放任他败走。” “那,那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有!”赵鼎沉声道:“我现在就走陇右故道,让李世辅带路,我还是能见到大石的。” 陈东把眼睛瞪得老大,“你,你这是要学张骞啊!” 赵鼎咧嘴一笑,“若是可能,我倒是想当班定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