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八十 叛国出逃? (第1/2页)
大骊王朝·陇西郡·思庭关 思庭关,是为大骊西部边关,地处陇西郡西部边陲,乃是大骊王朝的西部门户。 因此处距离国都中庭城路途极远,且干系重大,戍城将士数年难得回返一次,故得名为思庭关。 不过思庭关虽然地处边郡,肩负御守国门之重,但因为地利之便,也使得商贸走私十分发达,来往商贾络绎不绝。 之所以称之为走私,是因为大骊、大乾在十国混战时期,曾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的大骊,也就是大魏国,在并吞鲁、宋、秦三国之后,还欲西进染指赵国所属的泰州。 但原本气势汹汹的大魏铁军,在被赵国骁勇善战的大军迎头痛击之后,再加上东部淮夷趁中原动荡大举入侵,这才就此作罢,不得不灰溜溜的缩回国境之中。 自那时起,大乾与大骊便以此为界,互不侵犯。 可因为互相敌对的关系,两国之间一直不允许通商通使,只有极为零星的走私在边关小心进行。 直至大乾与大骊两国相继立国之后,经过数年的相安无事,这边关才逐渐开放起来,开始互相通商,甚至于边境开市。 但明面上,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违禁行为。 只是因为常年已久的平安无事,两国边关对于边境开市的行为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管两国商贾在境外如何设市通商,但却绝不允许在关内进行交易! 对于敌国所来商贾,更是严加盘查,抽取重税。 如此一来,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一直都是偷摸进行,规模很小。 但即便如此,大乾与大骊之间的通商枢纽,也仅有这一处而已。 除此之外,大乾与大骊之间,都是相隔着延绵上千里的大山山脉。 唯一可堪通行的关卡要冲,就仅有大乾东部的东阿城与大乾北部的虎牢关了。 但虎牢关常年闭关根本不与外界有任何往来。 故而,大乾与大骊之间都仅有东阿城与思庭关这一处通商枢纽而已且规模很小,只占全国商贸的一部分份额而已。 至于大部分的通商贸易都集中在与三国第一富国——大行王朝的往来之中。 但即便如此,作为大乾与大骊之间唯一的通商枢纽思庭关自然是商贾云集人头涌动。 只是近日以来,出入思庭关的列国商贾人数虽并未减少,但整个思庭关中的戒严氛围,却是忽而紧张起来…… “真是倒霉!也不知道这些官兵突然发了什么疯?凡是出关之人尽皆依次盘查!这……真不知要出到几时去了!” 一处普通的酒肆之中三两个私交甚好的商旅凑在一起正满脸晦气的哀叹而道。 “可不是么!这也太耽误我们做生意了!” 说到这里,另外一人却是有些奇怪的问询而道。 “哎?你们知晓是因何如此么?” 闻听此言,顿时便有人应声而道。 “听说……是查索什么叛国出逃之人?” 此言一出,邻座之中,一名白衣士子顿时一怔却是不动声色间,悄悄侧耳倾听。 “哦?叛国出逃之人?可知到底是何人……竟惹出这般大动静来?!” 这等奇闻可真真是令人好奇的紧,当下之间便有人急忙发问。 “这却是不大知晓……不过听说是从京城一路逃出的,且又惹出这般声势来……想必应是哪位达官贵人吧?” 那人被问及此事也不禁轻轻摇首却是知之不详。 “京城逃出?嚯!那必是什么贪官污吏之辈吧?” 当下便有好事者无端揣测而道。 “切!这些官老爷们也不知是作何甚想?抓人竟抓到这鸟不拉屎的思庭关来了?” 但也有人显然不屑一顾不论此人身份如何,却是并不认同此等做法。 “可不是么?不论何人……不逃去那富庶养人、遍地是金的大行,反倒是去那民风剽悍,贫瘠穷困的大乾却是做甚?” 另有一人登时也附声而道,显然是好笑之极。 “嘘!噤声!” 可顿时之间,先前开口说话之人却是连忙‘嘘’的一声,一边偷偷瞥了瞥四周,一边低声劝诫而道。 “尔等莫要妄言……这可是新任国相大人亲口谕令之事!!” “啊?这……” 此言一出,周围旁听之人无不纷纷动容,连忙眼观鼻鼻观心,闭紧嘴巴再也不敢多言,生怕惹来无端祸事。 唯有一名白衣士子,却是忍不住眉头暗皱,心下不由揣摩此事。 ‘新任国相亲口谕令?’ ‘这叛国出逃之人……莫非便是指我魏鞅不成?’ 念及此处,魏鞅不禁苦笑一声,却是止不住连连摇首。 ‘没成想……最终竟还是难逃此劫么?’ ‘可依那天启圣皇之人……必不会因此而遣人杀我啊?’ ‘莫非……是有人在旁极力促成此事?’ ‘却是宁肯错杀……也绝不肯轻易放过么?’ 想到这里,魏鞅骤然间感到有些不妙,大脑开始急速转动起来,不断揣测着到底是谁欲要致他与死地之中? 首先,此人必然不会是天启圣皇! 否则自己根本离不开中庭城便会身首异处! 其次,此人必是三公九卿之一! 否则根本无法影响到天启圣皇的决断! 但三公九卿,内阁元老之中,又会是谁主张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呢? ‘右相董懿?’ 不不不,此人性情温厚,恭谦有礼,尤其极为敬重韩老国相。 在得知自己乃韩老国相举荐之人后,绝不会行此激烈之举! 由此,倒也可判定一事! 大骊新任国相兼内阁首辅之大位,自是与右相董懿无缘! ‘那或是……国师东方旭?’ 不不,应当不是此人。 先不谈此人性情如何,单单是如此谕令出自于新任国相之口,便可将国师东方旭排除在外。 毕竟国师之职,几乎无可能染指国相之位。 二者之间,错若鸿沟,一为治国理政,一为命理卜筮,如何又能混为一谈呢? 更何况国师东方旭其人,根本就淡泊寡欲,从不与人相争呢? ‘那难不成……会是国帅敖湃么?’ 念及此人,魏鞅骤然一怔,却是越想越有可能,越想心中越惊! 以国帅敖湃狠辣自负,专横跋扈的性情,行此酷烈手段自是极有可能。 不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即便是自己一介无名之辈却得到韩老国相的临终举荐…… 只此一点,此人就必将狠下杀手而除之! 但若真是国帅敖湃替任大骊国相之位…… ‘这?岂非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念及此处,魏鞅不禁瞳孔微缩,心中骇然! 若果真由国帅敖湃替任国相大位,则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