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拆开画框 (第1/2页)
一回到自己的家里,吴长庚将梅花瓶放在书房的展柜格子内,也没拿去放什么保险箱里。人家都把它用来当作装水的水壶使唤,如今能有这个待遇就不错了。 没给打开的门在撞倒摔坏,这算是个奇迹! “也难怪米国人不识货,这东西乍一看还真像个水坛!” 看着展格内的明弘治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吴长庚这会也是越看越像个装水罐子。 心里笑笑走出房门,洗了洗手返回客厅,把那幅油画放在一边,就去找了个改锥打算拆开。 正干着活呢,洪雨茜和赵雪回来了。 “咦,里边怎么还有东西?”拆开背板,露出一份折叠着的纸。 三十美元买幅画,结果碰上了买旧货最喜欢遇到的事情之一:有夹带! 重生前吴长庚有个专门做旧书、旧杂志生意的朋友,有时候从废品收购站或者一些单位旧仓库里购回旧书和旧杂志,一次性就会有个几百上千斤! 忙的时候都需要朋友们一同去整理分类,吴长庚也去帮过几次忙。 时间是会让人遗忘很多事情,比如夹在书本中的小玩意:特别是一些带塑料封皮的书,比如《太祖语录》这一类。封皮内折处塞点东西很方便,而且一个不留神就会将里边的东西给遗忘,几十年时间之后,那些小东西也许就是宝贝了。 整理旧书、杂志,查看其中有无夹带是很重要的一环,常有惊喜! 当然,绝大部分旧书内的夹带有可能就是一封信、一张普通的书签、两张几十年前的车票、一份便条… 不过有些很早的书签几十年后都能卖钱,解放初的车票也有人要!特别有时候夹带的便条还是几十年用香烟盒纸写的,当时纸张要尽量节约嘛。 品相好的,一张香烟盒子的包装纸就是上千! 要是碰到夹有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的,那一不留神就是小发一笔。大面额的那是别想,小面额的就偷着乐得了。 这会吴长庚手里的这个画框看着也差不多有个几十上百年的,后背靠板是用薄木板拼接。 露出来的那叠纸应该是一大张被折叠后的样子,纸色已经泛黄,感觉要比那个画框年代还要久远些。 “长庚,拆个画框干嘛?” 洪雨茜放下包,走了过来。 吴长庚将那叠纸张取了出来,还好没和底板或油画布粘在一块。 “中午去了趟跳蚤市场,20美元,不错的老画框,拆着呢。” 说着把那张纸放在桌子上,打算慢慢打开,“里边还有份东西夹着,不知道是什么。” 赵雪也凑了过来看,看来人对一切未知的东西总有些好奇心。 纸张有些年头了,不过质量不错,没有霉烂虫蛀的问题。小心的将折纸打开,老大的一张,上边印有英文,抬头最显眼的一排就是“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 吴长庚还没觉得怎么样呢,边上赵雪又喊了起来:“我今天下午的课上才见过它!一模一样的,就在我们大学的历史展窗那!这应该是份《独立宣言》的第一版印刷品!” 赵雪越说越兴奋,很快洪雨茜也反应过来,道:“对!这个看上去比我们学校里的一样。不!应该说是还要好。下午才上的课,没想到放学回家后能摸到!” 老的公告吴长庚见多了,连宣统皇帝的圣旨都见过。在国内时,自己虽然不怎么收藏文书一类的纸质制品,但在朋友那见多了这些东西。 比如清代各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布告、契约,官府文书,那些玩意便宜的几块钱一张,贵的一般几千上万也到头了,常见。 当然,圣旨例外,那东西相对比较贵。 不过这会看着洪雨茜两人的样子,看来这张薄薄的纸绝对不是吴长庚一贯印象中的那个档次。 这是一份公告,对米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份公告! 没办法,吴长庚对米国历史和文化只了解个大概 还好,洪雨茜同赵雪接下去的一番话,让吴长庚明白了这份纸质公告对米国人而言有什么意义。 《米国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从脱离大不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