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登高必跌重,大起又大落 (第2/2页)
且弄不清背后真相。” “我总是觉得,冥冥之中有些古怪。” “莫非那护龙大统领没死,真的突破凡境十重,武道人仙?” 鸩卫指挥使朱俭心头一震,他知道武安侯早在三年前就是凡境九重的先天大宗师。 只不过锁住全身精元,强行压住气血,硬生生瞒住这个消息。 “侯爷可是感觉到了什么?” 先天大宗师意与天合,冥冥之中,心血来潮,可以预知危险,武安侯此言绝非是无的放矢。 朱俭沉思片刻,结合之前的种种迹象,这才回答道: “依我所见,大统领要是真的还活着,且破开死关,陛下不会有废储之心。” “而会恳求大统领出手,震慑江湖宗派,威吓草原蛮族,肃清朝中各方势力,打造一个如铁通般的江山,好留给太子继承。” 赵恺颔首,似是赞同朱俭所说。 他那位皇兄,心中无时不想着扫清世家门阀,荡平草原外族。 立下不输太祖的盖世伟业! 倘若真有依仗,不会如此隐忍。 “许是三十年之谋划即将功成,我心中有些难以平静,隐隐觉得不安,却又不知道原因。” 赵恺先是摇头,而后叹气,感慨道: “心思浮躁,杂念丛生……还是心灵修持不到家。” 朱俭躬身道: “侯爷无需担忧,六大圣地俯瞰天下,千百年来日渐骄狂。” “他们只把世人当做随意宰割的羔羊,随手支使的棋子。” “唯有侯爷,才能救苍生于水火!为万世开太平!” 赵恺兀自笑了一声,书屋内气流紧缩,如有闷雷炸响。 他眼中闪过缅怀之色,仿佛想起以前的时光: “当年我离开天京,闯荡江湖,结交许多朋友,也做下过几桩大事,博得些许名声。” “可你知道,我所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朱俭没有出声,只是安静听着。 赵恺顿了顿,常年严肃的威严面庞上,显出一丝冷意。 他淡淡说道: “是盘剥!” 朱俭愕然,不知其意。 赵恺眸光冷漠,声音如铁似的,迸发出强大力量。 “这天下就像是一座阶梯高塔,最底层的百姓如牛马一般,耕种田地,养蚕纺纱,用他们的血汗供养富商大户。” “而那些富人,却又屈从于世家门阀。” “他们日夜所想,便是跟那些有郡望的名门联姻通婚。” “寒门,望族,世家,门阀……加入其中才有出路,他们如一层罗网,叫人逃脱不开!” “除此之外,世家门阀又跟江湖宗派有所勾结,水陆两道的盐铁生意,甚至连漕运,都把持于此等外人之手!” 一字一句轰响滚荡,如雷声炸响。 朱俭只感觉有一座山岳压下,双肩传来一股沉重的力道。 受到武安侯的精神压迫,他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可赵恺却浑然未觉,继续道: “我当年游历海州,那里的州牧新近上任,想吃一道新鲜的鱼羹,手底下的幕僚却说,这要看‘龙王’给不给这个面子。” “龙王是谁?大江盟主曲阎!绰号‘混江龙王’!” “此人手底下有数万之众,皆是讨生活的渔民、船工,海州三十二郡,五十一县,四分之一的产业生意,由他把控。” “相传州牧到任,必然要先去拜会,否则惹怒了这位龙王,莫说想吃新鲜的鱼羹,连一口鱼汤都没得喝。” “而他区区一个凡境六重的江湖草莽,又为何敢如此张狂?” “因为大江盟背后有琅琊王家,范阳卢家,每年上缴七成的财货交予这两座门阀!” “再细究下去,中书省六部官员,竟有三分之一出自这两大门阀,什么直系、旁系,大房、二房,姻亲、弟子……其中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即便我一个皇子想要去动它,都没甚办法。” “这只是一个大江盟!扬州的十二连环坞!嵩州的金沙帮!瀚州的大旗会……这样的帮派数不胜数!” “但真要算起来,他们也只是卒子” “上面还有十大正宗,天龙禅院,混元道,云中居……这么多的弟子门人,杂役仆从,数万人之众,又需要多少供养?” “我们再往上看,六大圣地传承万年,坐拥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天地奇珍。” “天下至少有半数资源,都落到他们手里。” “这层层盘剥下来,别说百姓苍生,连我大周都有苦难言。” “朱俭,你且说说,这些人算是什么?” 那位躬身弯腰的鸩卫指挥使,几乎要跪倒在地。 他额头渗出豆大的汗滴,颤声道: “属下不知。” 赵恺仰头闭目,收敛一身恐怖至极的武道意志,淡淡道: “这些人,是蛀虫!是大逆!是反贼!是该死之人!” “若王朝动荡,他们便振臂一呼,聚集兵马,割地称王!” “若王朝鼎盛,他们就盘剥百姓,独霸一地,蔑视王法!” “都是无君无父,无法无天的逆贼!” 宽敞的书屋,忽然归于平静。 适才仿佛陷入怒海,精神崩溃的朱俭,双腿微微发软。 “侯爷的武功越来越深不可测,杀性也越来越大!” 赵恺缓缓睁开双眸,如深邃星空,流光浮动。 片刻后,他像是一言九鼎的君王做出宣判: “世家门阀,十大正宗,六座圣地……迟早本侯会收拾掉。” 朱俭点头附和,他并不怀疑武安侯有这个能力。 即便魔门六道齐至,还有两位先天大宗师。 可这位黑龙台鸩卫指挥使,却没有半分紧张。 “这三十年来,侯爷所布置的大局,可不是灭周屠龙这么简单。” 朱俭眼中升起一抹狂热。 在他看来。 武安侯才是这大周的真龙。 …… …… 月上中天。 一道身影如鬼神也似,经过祈年门,皇乾殿,出现于皇城深处的祭天之地。 一路上,太监、宫女,巡逻禁军皆对其视而不见。 踏上宽敞无人的笔直神道,赵穆进入祭天高坛的内部。 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大柱环转排列,最中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 外圈十二根名为金柱,寓意一年有十二月。 最后十二根叫檐柱,代表一天十二时辰。 如此方才支撑起那座九丈高台。 “您来到了祭天高台,提取到了天子望气术!” “是否烙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