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人道至尊,取而代之 (第1/2页)
签到仙武世界,打造气运神朝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一章人道至尊,取而代之元蒙活佛化虹而去,圆寂于皇宫。 消息一经传出,外界不知内情,只当拔思巴与穆天子切磋落败。 加上元蒙与大周之间的关系,本就微妙。 并未有人怀疑什么,反正死于赵穆之手的先天大宗师,已经快要超过两掌之数。 众人早已麻木了。 从西山一战,再到皇城观礼。 非宗师不斩。 这个不知从何而来的说法,渐渐传了出去。 为穆天子的鼎盛声势再添了一把火。 至于灭圣盟的三大鬼仙,再也没有冒过头。 赵穆几次进入那面周天神光宝镜,却发现勾连的几道气机,全部都被切断。 很显然,这个用于沟通的天子聊天群。 因为某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宣布作废了。 赵穆本人,也没有花时间去揪出这帮苟活之人。 他烙印到《过去弥陀经》,忙着参悟其中的奥妙。 看能否把三篇无上经文合而一体,从而窥见横渡彼岸之道。 就这样,一旬时光眨眼而过。 大周王朝风调雨顺,一切暗流都被压下。 只要那位穆天子在位一天,便无人敢于轻举妄动。 天京城中,讲武堂门前的传法大碑。 每日都是人潮汹涌,络绎不绝。 赵穆所立下的法门,龙旗为神,日月为意。 根基稳固,包罗万象。 人人可学,皆能领悟。 无论是江湖武夫,亦或者贩夫走卒。 日夜观碑,各自都有所得。 甚至于风行空,庞惊阳那等高手。 连续枯坐了数日,参悟玄妙。 世人都有从众、跟风的心理。 看到先天大宗师如此,态度更是热切。 这些时日下来,讲武堂门前。 动不动就有人大喊着“我悟了,我悟了”,然后突破境界。 这俨然成了一道经久不衰的风景线。 那些突破的武夫,往往会面向皇宫。 跪拜叩首,感激涕零,以示尊敬之意。 凡境十重,攀登艰难。 想要得到真传,要么自身根骨出众,领先一步; 要么吃尽苦头,费尽心思。 中土神洲自古以来,就没有过传法于天下之人。 许多江湖武夫得了好处,自然也有感恩之心。 端坐于皇宫的赵穆,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 他传天下法,就是要做万世师。 好借众生之念,修自身之道。 每当有人学成那道法门,从中领悟武功,都会烙印一缕心神于大碑当中。 “总有一天,朕会创出一门天下苍生都适合修炼的武功。” 赵穆如同发宏愿一般,正声说道。 古往今来,有儒、有道、有佛。 正统传承,深入人心。 历经千秋万载,都不会被磨灭。 他希望,自己能理解武的意志、武的真谛,从而传给天下苍生。 假如,四十九州的亿兆黎民都选择练这道法门。 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一种教化和信仰。 这也是为什么,左端云得知此事。 会感到无比震惊,心生钦佩的原因。 这是一桩真正的丰功伟业。 比起历朝历代的天子,所立下的任何雄图壮志都要宏大。 也只有像赵穆这样武学造诣极其惊人的先天大宗师,才可能做到。 换做其他人,没有雄厚的积累和底蕴,根本做不成。 这一日,赵穆结束闭关。 来到养心殿,召集十一皇子赵原,左端云,闻太傅等人,一起举行小朝会。 登基之后,他没有必要再去事事亲为。 适当放权给下面,反而能把自己解脱出来。 政事,有赵原和太傅、左相等人处理。 江湖事,有黑龙台查办。 “回禀陛下,臣对明年秋季的科举颇有信心。” 闻太傅主持科举,他把几分奏章呈上,激动说道: “印刷之术福泽天下,使之书籍成本价格变得低廉,寒门、贫户也能买得起。” “圣贤道理,不必再被束之高阁,作为门阀的传家学问。” “而且陛下还让翰林院编撰……教材课本,把策论、经义、律法、算学、时务等统统囊括其中。” “这比起学生之前一昧苦读,要方便得多!” 闻太傅说话中气十足,脸色也红润许多,丝毫不见老态。 “太傅老当益壮啊,吐纳有力,远胜于年轻人。” 坐于上首的赵穆,笑呵呵说道。 他的眼力何其敏锐,自然能瞧出闻太傅的变化。 显然是练了上乘的吐纳术,精神焕发,气血旺盛。 “多亏了陛下的福,臣也去过讲武堂,本想着一生从不习武,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人,不比风掌教、庞首座那样的高手。” “却没料到,竟然从中有所领悟,学到了一门吐纳术。” “这些天勤加练习,身子骨确实强健了许多。” 闻太傅拱手说道。 “云尚宫,稍后给太傅送上一瓶强血丸。” 赵穆大手一挥道。 他待在皇城,所得丹药不知凡几。 那只从心大猫,都被喂得圆圆滚滚,愈发通了灵性。 赏赐一些给臣子、属下,无非是九牛一毛。 “谢过陛下恩典!” 闻太傅面露感激。 “左先生,学宫筹办得如何了?” 聊完科举、国事,赵穆看向一袭青衫的左端云。 这位上阴学宫的司业先生,被他用儒门心学钓了过来,当起了新学宫的祭酒。 “选址敲定了。近日臣有著书的打算,这样才能立说,吸引学子,为心学开道。” 左端云轻声答道。 他时常进宫,与陛下探讨心学道理。 结合文圣一脉的传承,越发觉得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子。 等到有朝一日,大周的稷下学宫,能够压过上阴学宫。 甚至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士子的新圣地。 做成这一步,左端云才算有了立道之本,有望追上古之圣贤的脚步。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看重稷下学宫,态度极为积极。 “著书?这是好事。” 赵穆抚掌笑道。 眼下大周的工部掌握了印刷术,只要左端云的书成,立刻就能发售天下,将其送上海内文宗的位子。 此前,这位上阴学宫的司业先生。 只有声望,没有资历。 士子敬畏的,是左端云背后的圣人城,而非他的学问。 只有著书立说,形成文脉,收入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