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孙坚曹cao刘跑跑 (第2/2页)
这下子孙坚鸟枪换炮,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朝廷命官,出任县丞。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自此,凡是有父老乡亲去投奔他的,他都帮上一把,慷慨解囊。 真不知道,区区四百石小县县丞,哪来那么多钱做“礼金”、“招待费”。 ——大家就别问他的钱,是从何而来了,问了也不告诉你。 哪有官员靠俸禄过日子的? 那像什么话! 真是“富贵不忘相亲”的典范呐!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之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乡里乡亲的,提一把蕨菜、三两只螃蟹,要不就顺手在河边捡一条吐泡泡、晒太阳的王八去“看望”孙坚。 人家孙坚,毫不嫌弃礼轻,都是好酒好菜招待、客客气气问话:“侬家里可还好?二妞该嫁人了好伐?今年,粮食还够吃不啦?村口那赵寡妇,没怎么去串门罢……” 接地气! ~~~~ 同一时期的曹cao,还在学习《孙子兵法》,天天在上面画圈圈,要考的! 曹cao还有一个毛病:对不肯评价自己的评论家、大V们,务必要追着他们,一个劲儿的死缠烂打,非得让他们给自己一个五星好评,才肯罢休…… ——还不给返现那种。 同一时期的刘备,则是和邻居家的小孩儿,一起在大桑树底下,尿尿和泥巴、搬石头玩过家家。 孙坚从十七岁的雨季,一直混到二十八岁的孩子他爹,并从扬州刺史部,调到了徐州刺史部。 从莺莺燕燕的江南,整到了“礼仪之乡”的苏北… 孙坚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跨过长江,所到之处甚有声望。 但,十一年过去了,他还是一个副县长级别的地方官员。 那个年代,搬一次家,着实不容易。 折腾了两回,还不给升官儿,摆明了,朝廷是在欺负孙坚没后台。 孙坚没有背景,只能盼着什么时候,有仗打就好了。 这下好了,哈哈,凉州干起来了! 天助我也。 ~~~~ 与孙坚混的狼狈的同一时期,高干子弟曹cao,却在官场上率性而为,又栽花又种刺儿的,得罪了不少权贵,一度被罢官闲居。 可他在老爹的庇护下,还是回到京城当上了议郎(皇家顾问)。 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皇帝挑挑毛病、提提意见: …皇上啊,臣这可得批评你了,你可不能天天熬夜打理朝政呐,你这样不爱惜身体,怎么行呢? 皇上啊,你政事繁重,哪能亲自去吃饭呢? 皇上啊,你日理万机,后宫妃子们那点事儿,哪能让你亲自去干嘛,微臣年轻体壮,这活儿…… 曹cao工作轻松,却待遇极高。 ——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 这个时候的刘备,在著名学者卢植,开设的私立野鸡大学里,吊儿郎当地学习了几年儒学。 之后,刘备始终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文科生、旁听生,本来就业就难。 刘备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响应号召,发展地摊经济;发挥自己巧舌如簧,呸呸,是巧手mama在织席贩履方面的特长,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自主创业者! 如愿以偿的摆摊开练。 史书记载:刘备志趣高雅,没事儿就穿得人五人六的,去正规的娱乐场所听听音乐、玩玩狗马。 ——足见刘备的手艺,其实相当不错! 他这时,已经是「编织大王」一类的成功个体户了,要不然哪来钱去维持高消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这刘皇叔,不老实啊! 赚点钱就去高消费了,转身还对环眼贼张三说:3D啊,哥可两个月没见油荤咧! 害得张飞三天两头,屁颠屁颠提上卖不掉的槽头rou、淋巴rou,跑刘备家里去搞烤rou聚会。 卖席子、草鞋,是手艺活儿,效益还不错……就是在摆摊的时候,被城管,追的有点狠… 摆摊还有一个缺点:那个时期,大家都不穿底裤! 刘备在练摊的时候,那些大小媳妇儿、老少娘们儿,往地摊前一蹲…… 啧啧,辣眼睛。 打那以后,刘备就落下了“迎风流泪”的病根儿… ~~~~ 进入纸坊县城,那是十步一哨、三十步一岗! 见到吕凯与文呈,众军士尽皆立正、敬礼。 文呈与吕凯,是越走越纳闷:这王霸,不会直接将纸坊县寺,给端了吧? 鹊巢鸠占,呸呸,反客为主了? 众人惊疑不定,急急忙忙往纸坊县寺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