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 朱元璋亲自挖甘薯 (第2/2页)
朱标点了点头,便是看向朱元璋。 “而且,这些甘薯,还都是我那良田中,种植的那些甘薯中挖出来的。” “本宫亲手挖的!” “太子田地中,种植的甘薯?” 听罢,李善长与杨思义等人,都不由满脸惊诧的看向万喜手中的甘薯。 “标儿,你可是说,这些甘薯,都是你那块地中,挖出来的甘薯?” 这会,朱元璋也急忙从上方起身,走了下来。 瞪着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万喜手上的甘薯,最后直接忍不住,伸手拿了起来。 “回父皇,正是儿臣田地中,种植的那些甘薯!” 朱标连忙回道。 “这么一株甘薯,结出来的甘薯,都已经有一斤重了吧!” 朱元璋拿起一株甘薯,放在手上,仔细的观察了一会,一脸惊喜。 “回父皇,这株甘薯上结的甘薯,加起来已经有一斤二两重了!” 朱标回道。 “一斤二两!” 听罢,朱元璋脸色惊憾神色,更是明显。 “一斤二两?”“一株甘薯,便能产出一斤二两果实?” 李善长与汤和几人,都是满脸惊喜,还有nongnong的震撼。 要知道,一簇小麦,都产不出一斤二两的麦子。 而这甘薯,仅仅只是一株,便能结出一斤二两的甘薯。 这产量,完全是小麦的两倍还要多。 朱标继续道:“父皇,小真人说,这些甘薯,现在都还没成熟。等到再长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才会真正常熟。而且,接下来的那一个多月,要是老天爷能风调雨顺,雨水充沛的话,这些甘薯,还能再长大两三倍呢!” “什么,这些都还未常熟?” 这下,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人,脸色更是震撼。 “要是这么说的话,子安所说的甘薯一亩可产十二石,也并不是虚言!”朱元璋低声喃喃道。 “皇上,要是真如太子殿下所言那样,小真人此前所说言语,还都有些说小。要是风调雨顺,一幕甘薯可产十五石都绰绰有余!” 户部尚书杨思义,满脸兴奋道。 “标儿,你田地中,所种植的那些甘薯,在这场旱灾之下,都存活了多少?” 朱元璋连忙说道。 同时,手上的动作,扔没停止,还一直在细细把玩着手上的一株甘薯。 “回父皇,儿臣仅仅只是种植了二十亩甘薯,都还活着好好的!” 朱标满脸喜色道。 “都没被旱死?” 朱元璋一愣。 “回父皇,一株都没死!”朱标回道。 “走,咱要去看看!” 听罢,朱元璋脸色喜色更浓郁,连忙说道。 随即,连衣服都没换,朱元璋便是带着李善长还有汤和等人,一众大臣,浩浩荡荡往城外走去。 …… “唉,可怜了这些庄稼了!” 大半个时辰时辰之后,朱元璋一众人,便已经赶到朱标的田地处。 抬头望去,一望无际的田地中,只有单薄的几条绿色的条带。剩下的,全是干黄一片,那些庄稼,在大旱中,都已经枯死。 不过,仅仅只是感慨一下之后,朱元璋与一众臣们,都将目光,看向田中深处的那一块绿油油的甘薯。 “如此多甘薯!” 看着眼前这些甘薯,李善长与刘伯温等,第一次听说甘薯的大臣们,也都满脸复杂。 刚刚出来的路上,汤和与杨思义两人,便是将甘薯的所有信息,也就是朱子安告诉他们的信息,又再一次转告给了李善长等人。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善长与刘伯温等人,在听后,也是满脸惊叹。 甚至,一想到一亩甘薯,便可以产出十二石甚至是十五石甘薯,便是满嘴倒吸凉气。 这么高的产量,可是一幕良田庄稼产量的四倍还要多。 “来人,给咱也拿来一个铁铲!” 蹲在地上,两眼放光的看了片刻之后,朱元璋便连忙抬头,喊道。 “是!” 很快,便是有一个佃户,拿着两柄铁铲,跑了过来。 “父皇,这些甘薯个头都在这株甘薯植苗的周围长着。因此,为了避免铲伤甘薯,便需要从甘薯植苗外面,缓缓往里面挖掘!” 看到朱元璋举起铲子,便要往下铲,朱标连忙说道。 “嗯!” 听罢,朱元璋缓缓应了一声,稍微改变一下手中铁铲的方向,便铲了下去。 “出来了!”“出甘薯了……” 很快,朱元璋几铲下去,便已经露出一颗硕大的甘薯。 周围李善长等人,满脸惊喜,大喊道。 接着,在朱元璋小心翼翼的铲挖之下,一整株甘薯,都被挖了出来。 甚至,最后,为了避免挖伤甘薯,朱元璋也直接用手,往出抛。 而对于朱元璋的这种行为,周围一众大臣们,都丝毫没有感到什么不妥之处。 都两眼巴巴的看着朱元璋的动作,等到那一整株甘薯出后,都纷纷松了一口气,满脸惊喜。 “皇上,这株甘薯,有六颗!” 汤和伸着头,满脸喜色。 “嗯!” 朱元璋也是满脸欣喜,缓缓用手将手中的甘薯上的泥头,抹干净之后,这才恋恋不舍的看了一下眼前的一片甘薯田地,这才带着李善长一众大臣们,走出田地。 “标儿,这二十亩甘薯,你一定要将其照顾好!”朱元璋叮嘱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照料好这片甘薯地!” 朱标连忙拱手回道。 …… “子安啊,你可知道,仅凭借着那二十六个字母,南京城一下子便是出现八百多名识字的农汉。现在,还有四百多成年人,在成人书堂中使用字母识字!” 在朱府内,朱元璋满脸喜色的坐在椅子上,对着一盘的朱子安,说道。 “按照如此趋势下去,我大明将不在短缺识字之人,选拔官吏,也不用一直依靠那些士绅大族的子弟!” 随后,不待朱子安说话。 朱元璋继续说道:“城外那一片甘薯田地,咱也去看了。没想到,你说的一点都不假,那些甘薯,真是一众上好的庄稼。一株甘薯,便能长出那么大的甘薯。要是我大明所有田地,都种植上甘薯,那我大明再也不会缺少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