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章 别看你今天闹的欢 小心日后拉清单 (第2/2页)
天宝十四年,移居昆州山区的扶桑人发动叛乱,同时,占据不久的吐蕃,又陷入混乱之中,朝廷虽然成功以武力镇压,但是官军刚走,叛乱复起; 天宝十四年冬,有妖魔作乱,十几名北地重要官员惨死,安禄山获得了节制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的权力,并以雷霆手段斩杀异己; 天宝十五年春,北地又发生大旱,官府救灾不利,致使积蓄的民怨达到了顶点,又在有心人的煽动下,终于爆发; 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纠集了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的能战之士,组成十五万联军,以“忧国之危”、假称奉密诏讨伐杨国忠,在范阳起兵。 大唐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又有豪绅望族与叛军暗中勾连,北方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官员或逃或降。 不过月余,叛军攻至长安,以长安禁军数量,再加上精良的装备,强守一个月绝对不成问题,等各地勤王大国赶来,自是安然无恙。 但是,有人却悄悄打开了城门,放叛军入城! 李三陛下和太子等人只好外逃,到达贺兰山下,有人掏出小本本痛斥李三郎玩物丧志、好大喜功、迫害忠良、穷兵黩武、奢靡无度、忤逆不孝、好色怠政、宠信jianian佞等八大罪状,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和jianian佞杨钊。 眼看随行官兵也要哗变,李三郎无奈,只好哀哀切切的赐了杨玉环一丈白绫,而贵妃娘娘更是哭的肝肠寸断,最后仍然免不了一死,那场景当真是闻着伤心,听着落泪,有诗为证: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一代花容,就死香消玉殒! 即便如此,李三陛下在大臣和鸿儒的逼迫下,不得不将皇位传予太子李亨,这场大戏才算告一段落! …… 踌躇满志的安禄山刚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突然发狂,被其儿子杀死,与此同时隐藏在军中的龟灵也暴毙而亡。 郭子仪的大军、兴龙国、西华国和出云国的三国精锐突然出现,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十五万叛军屠杀殆尽! 紧接着附拥叛军的史思明所部,与叛军有勾连的八十余位豪绅巨贾和官员,被抄家灭族,其中当年的五姓七望,几乎一个没跑了。 这一场杀戮真可谓是人头滚滚,正应了那句话:别看你今天闹的欢,小心日后拉清单! 这场“叛乱”自然与另一个时空的“安史之乱”大不相同,持续时间仅仅四个月,伤亡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北地契丹等民族,和那些豪绅世家; 但是不管怎么说,也让大唐伤了元气,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即便有李泌这样的治世能臣出现,也不可能再重现开元盛世的辉煌! 当李亨陛下正式登上大宝,有人又想起了被逼退位的李三郎,他现在如何了? 新皇似乎十分注重仁孝,知父亲爱念杨贵妃,遂复置灵州,以“弘农杨氏分支”世袭灵州郡公,而太上皇李三郎,在灵州颐养天年! 有人还担心李隆基会图谋复起,劝谏李亨陛下将太上皇圈禁宫中,但是被拒绝了。 转眼大乱过去了两年,李三郎老实的呆在灵州,并无半点异状,只是有人看到酷似杨玉环的女子在城中招摇过市,那些官员和大儒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算怎么回事? 耍人玩吗? 事实证明,他们的敢言直谏,并没有获得什么拥立之功,反而全都被打发到了老少边穷地区,而新皇私下里的说法是:今日他们为了升官发财,做出目无君父之事,焉知它日不会如此对待朕? 一句话,便让他们如坠冰窟!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那些拿着小本本记录李三郎各种黑账的诸君,在大叛乱期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这些无头案,自然都推给了安禄山,若安某人泉下有之,恐怕都会觉得自己是真的冤大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