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太白皇砚 (第2/2页)
?有活动! 边缘没有分开的痕迹,但中间却有活动,这就好办了。 岳正阳又让梁福平用凿子屁股在砚台底部敲击,让它形成震动。 果然没用多久,就看见底部“啪”的一下,跳了出来。 只见砚台的底面确实刻有题字,岳正阳定睛一看,就见上面刻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好似云端天上仙。当时意气风发日,却已月下醉欲眠。” 砚底面的字体则有两种,一种是颜体,一是狂草。 前面两句颜体是居中而刻,而后两句则在前两句旁边的空白处刻的。 虽然后两句不在居中,但不影响它的气势。就见它笔法汪洋恣肆,飘逸洒脱,写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觉,但又有一种悲凉的心情。 而在这恣肆的两句旁边还有一行蝇头小楷“蓬蒿人李太白”。 诗仙? 太白?李白? 难道是唐代的天字第一号的大诗人李白李太白?! 那这方砚台岂不就是“太白皇砚”了。 这一瞧,不但是岳正阳,就连梁福平也惊呆了,他结结巴巴问岳正阳。 “岳~岳老板,这就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 李白,字太白,他斗酒诗百篇的典故太有名了,但凡搞收藏的,没有不知道。 据记载,唐朝天宝年间,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传召李白入宫作诗助兴。 可是当派去的差人找到李白时,他正酩酊大醉,差人无奈,只好将醉醺醺的李白抬到了皇宫。 当时李白得此消息,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所以他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到唐玄宗面前。 于是也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 等面见皇帝才知道原来是要他来写诗的,于是李白为了显示自己的诗才,就称要喝酒才能写出更好的诗来。 于是唐玄宗下令,贵妃斟酒,力士脱靴为其助兴。 这时的李白真是御驾之前风光无两,酒到酣时,挥笔写就十几首诗词,一气呵成。 而在李白所写的这十几首诗中,最著名的便是三首清平调了。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不得不说,李白真是厉害,除了文才的确不凡之外,讨起君王欢心来也是一把好手。 这三首诗或用暗喻手法,或借历史典故,极其高明的赞美了最受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之美貌,最关键的是诗还极好。 唐玄宗一听,自然大喜,赏赐了李白许多的金银财宝。 这些都是岳正阳从一个一个古本野记中看到的,上面更是记载着李白在御前作诗时,唐玄宗还亲自为其研墨,而所用的是一方遍布鳝鱼黄的绝品砚台。 唐玄宗看完李白的诗后非常高兴,除了赏赐诸多金银财宝之外,还将这方砚也赏给了他,并命匠人在其上刻下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好似云端天上仙。’的十四字皇家题字。 从此之后,李白的‘诗仙’之名也就传遍天下了! 从那以后,李白因为狂傲不羁,恃才傲物而惹怒了唐玄宗,遭到贬谪,而离开朝廷。 离开朝廷,李白每夜与明月对饮,十分悲凉,便在御赐的澄泥砚上加刻了‘当时意气风发日,却已月下醉欲眠。’的铭文。 李白用此来自嘲自己当时被唐玄宗召见,那是何等的荣耀,他自命不凡,说自己不是蓬蒿人,而如今到头来还不是乡间草野村夫。 而这方砚,后世就以‘太白砚’称之,宋代以前一直都流传有序,北宋时曾为徽宗皇帝所藏,最后在‘靖康之变’的事件中遗失,不知所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