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9、余波(第2更) (第1/1页)
蒙庆云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官家问我是否在宫外见过闵淑妃,是为了追查与闵淑妃私会的外男吧?” 蒙津点头:“闵淑妃的贴身女官,虽招认了她私会外男秽乱宫闱之事,但却始终不肯说出jianian夫的姓名身份,最后熬不住重刑死了。而另一位知情的宫人,也触柱而亡。” “这是唯二的两个知情者,他们一死,便只剩闵淑妃了。” “官家原先念着闵淑妃多年陪伴之情,不愿施以重刑。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得不拷问了。” “然而没等官家下令,闵淑妃昨夜竟然暴毙。” “太医局查实,闵淑妃乃是服食了乌头之毒。” 蒙庆云追问道:“是畏罪自杀吗?” 蒙津摇摇头:“据监视闵淑妃的宫人所说,乃是给她送饭的宫人投毒,而那宫人在毒死闵淑妃之后,立刻就自尽身亡了。” 蒙庆云倒吸一口冷气。 蒙津脸色阴暗,冷冷道:“显而易见,宫中之事已经泄密,杀人灭口者,必是jianian夫无疑。” “闵淑妃居于深宫,又在重重监视保护之下,此人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投毒谋杀,可见宫中必有他安插的内应。” “今日可以毒杀闵淑妃,明日是不是就可以毒杀官家了?” “种种迹象,细思极恐,所以昨夜闵淑妃一出事,官家便命禁卫入宫,封锁各处要道,监禁所有宫人,逐一拷问严查。”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宫中出了这样的丑闻骇事,不知要增添多少杀孽,牵连多少无辜。” 蒙庆云也是默然无语。 这件事情,光是想想就已经够骇人听闻了。 外男与闵淑妃私通,企图混淆皇家血脉,染指储位;光是这样,便已经胆大包天。 而事败之后,居然能够通过宫中内应毒杀淑妃,尤其对方反应之迅速,下手之狠辣,都令官家十分警惕。 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个与闵淑妃私通的jianian夫,都极可能是一个阴险狡诈的野心家。 当朝淑妃遭遇毒杀暴毙,这样的事情是绝对守不住秘密的。 不过半日功夫,所有权贵官宦都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满朝哗然。 官家亲军殿前司,已经接管了皇宫所有守卫布防,整个皇宫都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两日之内,已经处死了数名与毒杀淑妃的宫人有关联的内官宫女。 其中或许有无辜者,但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是宁枉勿纵了。 罢朝还在继续。 对于朝臣来说,这件事引发的不只是对皇宫防备的重视,更是把官家过继嗣子的事情,重新摆上了案头。 文武百官只知道闵淑妃暴毙,却并不知道闵淑妃私通。 他们关心的是,闵淑妃一死,原本可能的皇子也随之夭折,也就是说,官家依然没有儿子。 藩王宗室还没全走呢。 走了的,也还没走远呢,叫回来很快的。 各个阵营的十几年谋篇布局,依然可以派上用场了。 然而官家根本就不见朝臣,他现在就像一头要吃人的老狮子,无论是谁,敢冲他吠一声,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利爪,将之撕碎。 连蒙津这样的宠臣,都老老实实地在自己府里待着,不敢冒头。 然而,他虽不出去找事儿,事儿却找上了他。 娄太医又来了。 他一见到蒙津,便毫不犹豫地跪下磕头,连蒙庆云在场都未曾避讳。 蒙庆云吓了一跳。 蒙津赶忙扶住他:“这是何必?” 娄太医抬起脸来,满脸哀容:“蒙舍人是聪明人,如何不知天威难测。此番宫中变故,太医局难辞其咎。” “不过这一两日功夫,只怕就要有罪名下来,若幸运,便是赐死我一人;若不幸,便是抄家灭族。” “我自身,是绝无侥幸之理了。但我那夫人和孩子们,却都是无辜的。” “我已经叫他们收拾行囊,即刻返乡。等他们走后,我便自戕谢罪,只企盼官家仁慈,能放过我的家人子女。” “今日登门,只求蒙舍人一件事情,我娄氏不过偏壤小民,全无底蕴根基。还望蒙舍人能派人护送内子返乡,庇护一二。” 蒙津尚未答复,他自己便又继续说道。 “我亦无非分之求,若官家真要抄家灭族,谁也救不得我们。但若官家未有株连之意,还请蒙舍人能庇护一二,好歹保住内子和孩子们的性命。” 他嘭嘭嘭地给蒙津磕头,任凭蒙津如何拉扯也不肯起来。 不过几下,额头便已经血流如注了。 蒙津长叹一声,道:“我答应你就是。” 娄太医这才千恩万谢地起来。 蒙津当即派了张阿大,去到娄府,片刻都没有停顿,便轻车简从地护送娄夫人和孩子们出京。 当天夜里,娄太医就在府中自戕了。 随后太医局的多名太医,都被按上了罪名,或是怠忽职守,或是谋害主上,顷刻之间杀的杀、死的死,就是有不知情的,也遭受了牵连,被流放到琼州海外之类的穷恶之地去了。 数日之后,皇宫也经历了大清洗,杀了一批人,换了一批人,上千名宫人女官,十去三四。 因为闵淑妃秽乱宫闱混淆皇家血脉,虽然是欺君大罪,但天子名誉不容玷污,所以不能公开罪行,只能秘密追查jianian夫。 蒙津作为唯一知情的官员,自然而然成了负责此事的首选。 为此,官家还升了他的职,参知政事,位同副相。 几日后,官家终于上朝了。 文武百官赫然发现,不过十来天前后,万寿节时官家还意气风发,今日却像突然老了二十岁一般,不仅憔悴,更是失去了一身的精气神,就像垂垂老矣的狮子,一身的皮毛再也不复光泽了。 官家,真的老了。 原本还一心巴望着跟官家商议重新选嗣子,此时此刻只有心疼怜惜。 毕竟君臣几十年,主辱臣忧,官家虽然刚愎,朝政公事经常一言决之,但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是一个好官家。 这样的英明天子,却没有亲儿子,不能不让人同情惋惜。 而在朝堂上,官家当众宣布,二十天后的重阳节,他会宣布嗣子人选,无论藩王宗室还是文武百官,都不必再为此进言了。 重阳节后,乾坤便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