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山地式救护 (第1/2页)
一瓶冰凉的饮料都给慢慢淋上,再用第二瓶早已凉透的白水冲了冲,免得女孩子肿成馒头的脚丫子招蜂引蝶。 饮料,甜的,招蜜蜂。 这时宫雪已经缓过气来,刚才脚上的疼痛如同核弹爆炸一般,一下子就把她给炸懵了。 这会虽然任剧痛,但至少已经能说话,憋出句:“谢谢!” 相伟荣听到后只是点了下头,没空同其说话,反而抬头对导游道:“小王,借你的登山杖用一下。” 那是根专业登山杖,材质貌似高强度铝合金,估计能到航空级,非常结实,却又很轻便。 原本在面包车上看到这玩意就觉得奇怪,还问了一句。小王说是很久之前的外国游客留下的,人家不要了,将这登山杖送给了酒店的导游。 不拿顾客一针一线,但人家不要了,总不能硬要人家带走,后来就成了酒店导游公用的登山杖。 现在外宾救助伤者,导游小王只能帮着舒辉疏导陡坡上上下的其他游客,一听这话,连忙将登山杖递过来。 男士高端三节杖,收纳后长度能有60来公分,用力试着弯一弯。 粉丝不动,没问题,可以用。 “舒辉,把背包割开,做个背架。小王,你继续疏导游客。” “好的,相先生。” 又将登山杖递给舒辉,还给了他一柄小刀,后者拿着登山杖和背包,往上爬到稍平缓地段,开始破拆。 拆包,拆下背带,再用刀子将牢固的布面隔成一条条,拧成绳。 拿来的刀子? 家里带来的呗。 坐飞机能带刀子? 能带,放行李里就行,而且如今坐飞机压根没安检的! 县团级以上干部凭介绍性才能坐,需要安检吗? 这会看到已经将女孩子挪了个九十度,让其坐在台阶上,而自己下手方还有个李树星在,相永强对堂哥说了句:“我去帮阿辉。” “好。” 撤手,自己已经不用永强护着。 三个跑了多年高原的老兵,懂太多山区高原救护的办法,很多方式甚至是普通地区的专业救护人员都没接触过的。 这里是陡坡,地形特殊、条件有限,如何把无法走动,但只是脚受伤的伤员用最快、最方便的方式下送? 担架? 担架山下景区接待处有没有都不知道,就算有,时间是个大问题,还有就是如今的普通担架,在这环境压根没法用! 只能用人背的法子,但不是常用的平地背负法,那样背人者两手会被占用,目前这的地形情况下极有可能出人命! “过会我们背你下去,不用担心,这一段要是害怕,闭上眼睛就行,就是千万别乱动,哪不舒服就说。” 上头很快搞定,惨遭肢解的背包成了两条够结实、够长的背带,连在登山杖两端,背带中间还连了条限制带,免得背带往两侧分开。 永强和舒辉两人下来,前者道:“二哥,我来背吧。” 看着这个女孩子身高应该在1米66上下,估计有点份量。 至于这么背人,相永强以前训练时接触过。 李树星重心太高,陡坡背人不合适;舒辉是能背,但最合适的还是永强和相伟荣两个。 知道堂哥似乎有点没理由的讨厌这个漂亮女人,永强特意这么说。 “好,下边平一些再换人。“ 又对宫雪母亲道:“放心,既然遇上了,一定安全的送你女儿下去。” “谢谢,谢谢!...” 宫雪母亲连声感谢,说出来的是沪上话都不自觉。 无所谓,听得懂。 两条背带背上,调整好,相永强站低一级台阶,右手扶栏杆,蹲下稳住重心。 齐心合力,让宫雪坐在那根横着的登山杖上,相永强提醒她抱紧。 起身,这时他的两只手是不需要去提宫雪的两条腿的,因为女人是坐着的,就是坐久了屁股会有点疼。 登山杖换成块板子会更好,可条件有限,没办法。 如果没这根够结实的登山杖,都会让堂弟从女墙那下长城,去弄段够结实的树枝来。 长城靠内侧相对低矮,翻下去再爬上来,对堂弟来说小菜一碟。 长城这一段上下的其他游客看到这一幕,好些人都在那叫好,不仅国内的,有几个五、六十岁的蓝眼睛游客也看到了。 年纪最大的一个黄毛兴奋的对几个同伴说:“我的上帝!那是标准的山地师单人背负救援法,多少年了,战后我都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用这办法救人!...” 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德语。 没错,这是二战德军精锐山地部队必学的救护方式之一,就是为了山区单人运送伤员。 山地背负,必须将两只手解放出来。 不过这种方式可不单二战德军会用,华夏运用得更早,大概从山区有人开始就会了,只不过没多少外人见过而已。 这下后头舒辉和导游跟着,前边是相伟荣与李树星保护,以防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