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佛 (第1/2页)
三界两境录第一百三十五章佛吃完饭,我对卓越说了声:“带小橙子练练基础功法。” 拿着碗筷,准备给老和尚送去,顺便道个谢。 来到大殿,却见大和尚们均已不见踪影,只有老和尚一人披着袈裟,正闭着眼端坐大殿上的蒲团上。 我笑着说道:“大师,碗筷放哪里呢?” 老和尚睁开眼,笑了笑说道:“施主愿意放哪里便放哪里,反正明天有人没有碗筷,会自己去找的。” 我一愣,随即好笑。 将碗筷放在供桌上,走到老和尚身旁的蒲团上坐下。 老和尚笑着说道:“施主可还有事?” 我说道:“不知大师说,这大林寺有一种阵法,叫做天罡伏魔阵……” 老和尚却恼怒的打断我道:“这小秃驴,怎么什么事都告诉外人?” 我又愣了一愣,有些尴尬的说道:“却是徐某唐突了。” 老和尚却停了下来,微微一笑,说道:“不唐突,不唐突。老衲只是对不知这个小秃驴的行为不满,与愿意让殿下知道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 我呵呵一笑,说道:“我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大师能否为我解惑?” 老和尚却是微闭上眼,说道:“老衲在这山中,虚度岁月。对人间之事,其实早已放下,就算山前那庙里的事,也与我无干。” 我哈哈一笑,说道:“大师如真放下人间,又怎能知道我的身份,又何必让不知出山?大师如不是为了人间,便是为了人间那几缕尘丝了。” 老和尚一怔,沉吟了半晌,方才说道:“殿下仙目如炬。在下的确是因为殿下拯救我母国亿万百姓,才让我最小的徒儿出山,为殿下略解压力。但此子太过愚钝,不但把自己弄的一身伤,还害得殿下也身受重伤,真是罪过罪过。” 我摆摆手说道:“此事不怪不知大师,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再加上又没有想到尼人中会出现八翼尼人,所以才着了道。” 老和尚却微微一笑,说道:“殿下的疑惑,可否是尼人的来历?我一个山间老僧,如何能够知晓?” 我笑着说道:“大师法名觉法,这名字可不是随便哪个山间老僧就敢叫的。” 老和尚笑着说道:“确实这泱泱华国,万千僧侣,无人敢叫此名。殿下学识渊博,定已猜到老衲的身份,只是不敢确认罢了。” 我一惊,说道:“大师真是……” 老和尚长身而起,转身对塑像施了一礼,转身走了几步。 回过头,笑着说道:“老衲便是觉法,俗世之人,却是称我为达摩祖师。” 我盯着老和尚,仔细的看了又看。 菩提达摩,翻译过来便是觉法。此人是阿桑国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南北朝时期渡海来到华国。后一苇渡江,在嵩山创建了少林寺。是大乘佛教华国禅宗的始祖。 老和尚笑着说道:“殿下觉得不像?” 我呵呵一笑,说道:“真不像。” 老和尚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殿下倒是坦陈。老衲也觉得奇怪,明明已经圆寂,却又活了过来,因怕世人惊悚,不得已,便只好躲在这里了。” 我止住笑,正色说道:“好吧,我相信了。不过我的疑惑,却不是尼人从哪里而来。” “哦?”老和尚奇怪的问道:“那殿下的疑惑,是什么呢?” 我说道:“我在尼国之时,曾经到过三界魔力寺,在那里,却是有所奇遇。” 三界魔力寺的际遇,却是我所遇到的最为诡秘的事情。即使时空穿越、仙神界的种种、或是尼人的出现,都不及这件事。 因为我不信这世界上真有佛,就好像我不信有至高无上的存在一样。 但是我穷极自己的所有学时和想象力,也想不出这件事该怎么解释。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幻?什么又是身在其中?这就是我的疑惑。”讲完在三界魔力寺的所见所闻,我问出了这个问题。 老和尚低头思考了起来。 沉吟半晌,老和尚抬起头,问道:“殿下可是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我心中一惊。 这已经是第二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了,那一个,却是神子。 我确实在怀疑这整件事。 或者说从王可可出现,我就已经开始怀疑这件事了。 然而后来进入仙神界,从不合理到合理,从理论推测开始到事实证明,逻辑上却又变得合理起来。 除了三界魔力寺那个佛,那个仿佛看透一切的佛。 “以你现有的的理解能力很难真正理解真实和虚幻的区别,但你身在其中,难道这还不够吗?” 他说的话,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 我站起身来,转头看着已经被风化脱色的佛祖塑像。 “殿下的疑惑,却是来自于心底的虚妄幻想。”老和尚在身后静静的说道。 我没有回头,也没有说话。 “殿下之惑,也正是很多人的疑惑。”老和尚仍然在身后说道,便好像不是在对我说,而是在喃喃自语。 “这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降生,也有很多人离开。虽说降生之人和离去之人不是完全对应的,但冥冥中却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控制着他们,牵引着他们。万物也是一样,大到深海巨鲸,小到堂前草芥,都被这种力量所牵引,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势。” 我猛然回头,只见老和尚双手合什,端坐在大殿正中的蒲团之上,好似讲经说法。而他的周围,大和尚们恭敬的垂手肃立在大殿的周围,连不知也位列其中。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不过是从一间房走到另一间房。不过是从这个空间,到达了那个空间。” “自无始,至无明。五趣六道,皆为轮转。故有情轮回,生于六道,如车轮之无始终,永无脱出之期。” “佛洞悉了这一切,所以建六道,促轮回,以解万生之苦。” 老和尚停了下来,静静的望着我。 周围的大和尚一切双掌合什,躬身念道:“阿弥陀佛。”然后纷纷离去。 众僧离开后,我笑着说道:“大师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老和尚微笑着说道:“佛祖释迦摩尼二十九岁时摒弃世俗,出家苦行。不久便开悟成佛陀,从而知缘起,晓寂灭。” 我沉下心来,静静的听着老和尚的解释。 “佛开悟,亦称顿悟。故所谓无师自通。” 我心中一动,仿佛隐隐约约抓住了什么,却又说不清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