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两境录_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 (第2/2页)

,却是在狂风的加持之下,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圆圈。

    圈中,在众僧快如闪电的穿梭之下,左边的智光已然不见,变成了一颗巨大的黑色圆球,而右边的空闻却是成为了一颗白色的圆球。

    一百一黑两颗圆球,在空中漂浮着,周围的众僧却是速度越来越快,渐渐的也已看不到身影,这时周围的圆圈突然腾空而起,而一条弯曲的曲线,从两颗圆圈的中间扭曲的穿过,而左边的区域,忽然变成了黑暗的虚空,右边的区域,却是明亮起来,发散出刺眼的白芒。

    我再一次目瞪口呆的看着下方那巨大的八卦图案。

    这时我猛然一愣,只见本来站在圆圈边界上的不知,也已不见,却是有一颗青色的圆球围绕着八卦图外围的圆圈不断的转动着。

    猛然间,青色圆球从外围忽然闯入八卦图之中,转瞬却又被弹了出去,继续在八卦的外围游走。

    正看的出神,却听到觉法大吼一声:“收。”

    却见八卦图转动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一瞬间,风止,人现。

    众僧又站立在地,低头吟了一句佛号,各自归位,还是两队人马,肃立当场。

    觉法转头对我笑道:“这下,殿下可看明白了?”

    我心中却是震惊不已,嘴里却仍是喃喃的说道:“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是的,神乎其技。

    八卦图就不必多说了,阴阳相容,湮灭万物。

    这以纯粹的人力,形成阴阳鱼,从而达到克制敌人的作用,却是运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即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从而产生出无数种变化。

    “所谓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呀。”我不由得叹道。

    转头却看到觉法惊讶的望着我,我笑了笑,说道:“以前看过一些易学的典籍,比如……”

    我一时哑然,因为我就看过一本易经基础,还是注释版的,可是又不好明说,因为这会显得我很没学问。编一个吧,这老和尚也写过,肯定看过不少杂书,万一被识破了,却是要贻笑大方了。

    正踌躇间,却听觉法惊异的说道:“殿下想多了。这阵法,却是用佛法形成了死、生之局,铺设轮回之路,即让敌人进入生死轮回,从而逐渐消磨其能量,最终寂灭。”

    我瞠目结舌的望着觉法,心中却是大快。

    特么的还好没编一个什么易学经典,原来这老和尚的阵法只是借助了八卦的外形,其目的还是轮转佛家的理论啊。

    “还好,还好。”我正庆幸自己没有丢丑,忽然想起一事,便转头问道:“大师,这智光大师和空闻大师作为阴阳鱼的鱼眼和全阵的阵眼,我可以理解,但是这不知大师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觉法一怔,像是没有想到我会这样问,和我大眼瞪小眼了好一阵。

    半晌,他尴尬的一笑,稍微向我靠了靠,小声说道:“当初编这阵法的时候,我门下也整好有一百零八人,但是这阵法只需要一百零七人,所以便编了了看客。”

    我愕然无语。

    看客,这特么也行?

    却听觉法继续说道:“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毕竟都是我的亲传弟子,于是便给他加了点戏,让他测试阵法运行的流畅性,顺便还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这个阵法有三个阵眼,其实只有两个。呵呵呵!”

    我看着老和尚无耻的表情,听着老和尚鸡贼的笑声,不由得摇头叹息加无语。

    这老秃驴也太jianian诈了,不过,我喜欢。

    当即正色对众僧说道:“多谢众位大师演法,请各位休息一下,稍后,我们便下山。”

    这时却见十几个和尚,用撬棍吃力的抬着一个长条箱子到了山门前。

    放下箱子,和尚们对空闻躬身行礼后便离开了。

    空闻却转身对觉法说道:“老祖,您的东西拿来了。”

    觉法呵呵一笑,走上前去,打开箱子,提出一个麻布包裹的东西,献宝似的拿到我面前。

    边剥开麻布,他边笑着说道:“殿下,这便是我当年用来降龙伏虎的法器。”

    我抬眼看去,只见他手中拿着的,是一柄黑黝黝的降魔杵。

    我伸手接住,降魔杵却猛地往下一坠。

    我暗暗心惊,连忙运起丹田之气,稳稳的将此杵拿在手里。

    同时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根只有一米左右的降魔杵,心想:这个东西起码有几百斤重,却不知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像是知道我心中所想,觉法对不知招了招手,不知小跑着过来,狗腿的说道:“师父,您有何吩咐?”

    觉法将降魔杵交给他,说道:“此物送给你了,从此后你就护卫在殿下左右,不消灭全部尼魔,不准回大林寺。”

    不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觉法,将降魔杵横于臂弯之间,双手合什躬身道:“谨遵师命。”

    下山的路上,我不由得问觉法道:“大师,您为何要让不知跟着我呢?”

    觉法笑了笑,说道:“这个么,我却是有私心的。”

    我呵呵一笑,说道:“可是要不知出山历练?”

    觉法正色道:“这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不知这孩子,是唯一一个我从小便收为弟子的,他还未尝过人间疾苦,爱恨情仇,又怎能斩断尘缘,六根清净呢?如此便难以得证大道啊。”

    说完便摇头叹息着向前走去了。

    我不由得心里一怔,对这老和尚的尊敬油然而生。

    是啊,斩尘缘,首先得有尘缘。

    不知从小出家,天性烂漫,又如何能够理解斩尘缘的意义呢?

    便好比我从小最喜爱的佛教兼华族千年文化普及读物,西游记里所记载的,唐僧为了证的大道,不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吗?而这些苦难中,不但有亲情离索,和唐皇的兄弟别离,和猴哥的相爱相杀,甚至还有和女儿国王的暧昧之情,这些,不都是唐僧斩断的尘缘吗?

    想到这里,我不由的喃喃说道:“大师就是大师,真乃人间佛子也?”

    却不料智光正好走过我身边,听到我这样说,不由得苦笑道:“殿下却是想多了,师父叫不知师弟出山,仅仅是因为……”

    我心中一凛,脱口问道:“因为什么?”

    智光摇了摇头,说道:“因为不知师弟太能吃了啊!”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