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两境录_第二百三十七章 放你一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放你一马 (第1/2页)

    三界两境录第二百三十七章放你一马我是跟着桃枝营的军士冲进神族军大营的。

    此时的神族军,已经被飞沙、飞虎两营马踏联营,穿刺冲杀了近一个时辰。

    神族军早已大乱,大部分营帐都被点燃,衣冠不整的军士们只能拿着兵器,在军官的带领下或一团,或一伙,聚集起来做困兽之斗。

    我在陈青龙和戹儿特的护卫下,连腰间的游龙刀都没有拔,就冲到了中军大帐。

    然而柳沧海却不在这里。

    我看着空荡荡的中军大帐,不由得一笑,朗声说道:“沧海兄,人界一别,不觉经年,难道你真就不想和我把酒言欢么?难道你沧海兄这般任务,也是这么不念旧情么?”

    我的声音直冲霄汉,传出去五里有余。

    等了半晌,仍旧没有回音。

    我有些气馁的坐在中军大堂上,对陈青龙说道:“把斥候全部撒出去,一定要找到柳沧海,我只要活口。”

    通过这段时间在军中的见闻,我已经知道了这些桃源军或是前卧龙军,对付仙、神都很有一套。

    而这三界的人神各族,从气力和韧性来说,确实和仙神的差距比较小。

    比如一伍军士对付一个仙人,那绝对是弓箭手先射,然后长枪兵攻击,再刀盾兵,配合十分默契,而这些攻击其实都是防御,真正起致命一击的,往往是以仙人为最低提拔标准的伍长。

    骑军的攻击就更简单粗暴了,就是反复的冲击,反复的射箭,反复的砍杀,不知疲倦,毫不理会身边战友的伤亡情况。

    这也是我反复交代要留活口的原因。

    因为我确实很想见柳沧海,想亲口问问他到底是怎么从人界回到三界的。

    况且那晚在神族军大营里,他对我说的那些奇怪的话,“魂穿”,“你已经不是你了”,“一缕亡魂”......

    什么意思呢?

    他说的那么笃定,神色那么的自然,绝对不是在泄私愤诅咒我。

    到中午的时候,大局已定,三万神族军几乎没有投降的。

    遍地都是神族军的死尸,桃源军的军士们有的在抬尸体,有的在收拢战利品。

    吴友亮和百里江站在我身边,陪着我我默默的望着前方的夕阳山。

    陈青龙走过来对我轻声说道:“有一个神族军将领说有要事告知徐将军。”

    我转过身,说道:“带上来吧!”

    看着跪在地下的神族军小将,我嘿嘿一笑。

    这银盔银甲的银帐族小将,正是在凤起村前来劝降的那个。

    “禀告徐将军,柳沧海大人叫我来传讯。”银帐族小将抱拳说道。

    “讲”。

    我边在戹儿特抬来的椅子上坐下,边笑眯眯的说道。

    “柳大人说,只要徐将军肯放他一马,他就告诉将军一个关于将军的秘密。”

    银盔小将说道,脸色却有点不屑。

    我呵呵一笑,说道:“柳沧海这就是脱了裤子放屁,明知道我会念旧情放了他,还给我来这么一出。”

    银盔小将微微一笑,说道:“柳大人也就是希望徐将军能放开东面两界山的口子而已。”

    我拍了拍手,对陈青龙说道:“传令,各营不得靠近卧龙山,给我严密防守两界山。”

    银盔小将哈哈一笑,说道:“将军真乃人杰也,我代柳大人多谢将军了。”

    说罢站起身便想走。

    我嘿嘿一笑,说道:“来呀,将这位两次来使的神族军小将给我请到大帐里去,我要好生款待他。”

    银盔小将木的转过身,如刀的双眼直向我射来。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将军教我的。”

    他咬牙切齿的说道。

    我笑嘻嘻的说道:“是的吖,招待敌军使节,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嘛!”

    银盔小将面色一变,忽然对我身后说道:“柳大人,不要......”

    吴友亮和陈青龙等人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有我不为所动,直勾勾的盯着他。

    他松懈了下来,有些心灰意懒的说道:“好吧,我承认,我就是银帐王李建雄的小儿子,人称草原飞毛腿的李明珠。”

    我嘿嘿一笑,说道:“你很机灵,不过机灵的有点过了头,这周围是我五万大军,你就算逃,又能逃多远呢?”

    李明珠无奈的坐在地上,呐呐的说道:“说吧,你想知道什么?”

    我脸色严肃了起来,说道:“柳沧海在哪儿?”

    李明珠抬起头,笑着说道:“在卧龙山的百花谷,昨天傍晚战罢,他便说要去那里祭奠前些日子消失在茫茫火山里的两万将士。”

    我笑着说道:“他倒是有闲情逸致。”

    李明珠道:“柳大人在离开军营时希望我和他一起走,但是我没有听他的话。于是他叫我给你带话,说如果我落入你手,叫我带话给你,他在百花谷等你。”

    我呵呵一笑,长身而起。

    吴友亮却说道:“将军,小心有诈。”

    我笑着说道:“你不知道我和沧海兄的情分,我两是心心相惜,虽各为其主,但君子之交,莫过于此。”

    吴友亮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