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来啊,弑君干不干? (第1/2页)
春秋大领主正文卷第160章:来啊,弑君干不干?大军真的解散了! 这样一来,晋国不但一时间不会去郑国,驰援卫国的事情也要延后。 晋国贵族在乎的并不是要不要去救援谁,他们眼巴巴地等着军功评定和战利品划分。 老牌投降国郑国已经再次屈服于楚国,晋国完全不用考虑要不要前往支援。 卫国则是依然选择服务于晋国,他们正在遭遇入侵,晋国要是无动于衷会令列国心寒。 只是晋国四“军”已经全部解散,一点都没有要出兵前去支援卫国的迹象。 卫国的执政孙林父就在新田。 他有参加“麻隧之战”,不知道有没有立下些什么功劳? 楚国攻打卫国,是攻打的力度太小,还是个什么情况? 作为执政的孙林父一点着急都看不到,甚至连卫国军队也被留在了异国。 晋国的态度更是令人诧异。 小弟正在被痛殴,老大只是口头表示表示,没有做出实际的行动。 正在眼巴巴等着功劳被确认的晋国贵族,大多数根本不在乎外部发生了什么事。 应该对卫国局势负责的范氏,他们从卫国获得了不知道多少好处,同样没有看见在采取什么行动。 极少数重视国际口碑的晋国贵族有所建言,只是石沉大海没点回应。 “卫君与卫执政矛盾重重,难有共识。”魏相放下了酒盏,为吕武解惑,说道:“此次我国并非无动于衷,乃是卫国执政阻拦。” 啊? 国家的执政阻止了晋国派出军队救援? 这是什么个cao作! 难怪元帅栾书都已经表示会支援,后来却是没有付之行动。 外面有个版本侧面证明了魏相的消息灵通。 坊间传闻是卫君卫臧闹着要驱逐孙林父,导致晋国表态支援后却没有实际行动。 晋国的几个卿位家族,每一个“卿”实际上都有担负外交工作。 现在并没有外交部,自然也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外交官。 怎么去与各国进行交流呢? 列国一般是执政总掌。 晋国这边却被各个卿位家族瓜分。 简单的说,晋国的哪位“卿”负责哪个国家,他们就能从那个国家得到好处。 相应的责任是这些“卿”要担负调动那些国家参与晋国对外征战,调节这个国家与晋国的关系。 卫国是范氏的交际圈,而卫国负责跟范氏沟通的人是孙林父。 等于说,卫国想请求晋国做一些什么,孙林父要与士燮达成一致意见,再由士燮来与晋国的各“卿”协商。 吕武的理解是,卫国国君和执政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节,导致连国家安危都不顾了。 是不是侧面证明一点,孙林父这个执政是个权臣? 魏相说道:“君上已派出使者前往朝歌。” 目前朝歌是卫国的都城,还不是帝丘。 吕武觉得有意思了。 晋国的国君插手“卿”的事务? 这种事情即便是掌权程度比较高的晋景公,他都不敢轻易去做。 姬寿曼手里有多少个“师”啊? 他已经惹怒了郤氏,又去招惹范氏,嫌弃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吗? 眼见国君与“卿”又在上演各种戏码,包括国君表现出重视邯郸赵,又一再压制郤氏,近来更是开始挑衅起了范氏。 却不知道国君接下来还会挑动哪一家“卿”的神经? 吕武知道的是,自己老丈人之一的赵旃已经多次回避国君的邀请。 比起天真浪漫的国君,赵旃更清楚晋国的“卿”有多大的能量和能力。 这年头“浪漫”可不是个什么好词。 比如一直被觉得很“浪漫”的楚人,特指的是楚人缺乏纪律。 身为国君却“浪漫”十足,指的是无视规则和秩序。 吕武和魏相正聊着天,卫睿很匆忙地过来了。 “主。”卫睿无视了魏相,急声说道:“赵子私出新田,急赶邯郸而去。” 这是一件大事! 赵旃连军功评定和战利品划分的结果都不等,没有向国君请辞,急忙忙地要回去自己的封地,分明是感觉到危机降临,不顾一切进行躲避。 那一瞬间,吕武有些懵。 在场的魏相看到吕武懵了,一再欲言又止。 后一脚,赵丹过来求见吕武,看上去还挺着急。 吕武撇下魏相,去了另外的房间见赵丹,急声问道:“我需做何事。” 能让赵旃不顾一切地干出逃走的事情,不会是什么小事吧? 赵丹喘着粗气,说道:“主有一言,请阴武子勿要妄动。” 啥情况??? 随后,韩氏和魏氏也有家臣过来,先后表达出让吕武沉着冷静的意思。 他们这是拿吕武当莽夫了。 以为吕武看到赵旃的遭遇,会干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本来很冷静的吕武脑子里千回百转,下一刻就不是那么冷静了,甚至有点想抽自己几巴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