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好了,开骂吧 (第1/2页)
老吕家现在是陷入一种死循环了。 想要干更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增加了劳动力,粮食方面又不够。 这就是步子迈得太大,差不多要扯到蛋的状况。 除非愿意进入到慢节奏状态,否则吕武只能规划出一种平衡。 哪一件事情比较重要,划出相应的劳动力去做那件事情。 次要一些的事情则慢慢来。 那么,对于老吕家来说,率先做好什么事情比较急切呢? 几乎不用过多思考,他们最需要保障的是粮食。 有句俗话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能保证不饿肚子,其余的事还有去做的欲望,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就该是人心惶惶到什么都不想干。 “显?”吕武点了名,问道:“你需几人?” 虞显当然觉得越多越好,只是很清楚不可能。 他想了想,谨慎地说道:“主,不可低于两万。” 已经查看过文牍的吕武,知道虞显在自己出征时动用了一万人在开垦荒地。 这样算起来的话,四个月的时间开垦出了八万亩,效率算是快还是慢? 要看是在什么地形进行开垦。 所以,很难判断付出的效率值。 吕武记得虞显呈现上来的文牍内容,里面的建议是将原本已经开垦过的耕地,重新再整理出来。 那些所谓已经开垦过的耕地,指的是以前有贵族进行过开发,后来荒废了。 毕竟,“阴”地并不是自古以来没有人烟,曾经有不少贵族被分封在这里,他们要吃饭就要劳作,也就等于需要开垦耕地。 后来,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那些贵族消失,人口极短的时间锐减过于严重,没人去进行照顾,耕地必然要退回荒地的生态。 这种类型的荒地,远比开垦其余土地的步骤要少得多,一般只需要烧一遍再处理植物根茎就行了。 不像砍伐掉树木的开辟,要很费劲地弄掉树茎和树根,还要处理石头。 哪怕是在没有树林的区域开垦,需要处理的杂物也是一样多。 伺候土地是一件精细活,不存在什么粗干这种cao作,耗时也就可想而知。 “可。”吕武的心在隐隐作痛,却知道不能拒绝,看向宋彬,问道:“需征几人?” 宋彬早有腹案,说道:“主已是‘中大夫’,军职为‘帅’,纳赋需带七千五百‘士’,封地不可无驻防……” 吕武截断,说道:“五年之内,我可纳赋不满额。” 之前成为“下大夫”之后,吕武成了“旅帅”,前往纳赋就没带满一个“旅”需要的一千五百名战兵。 这个是晋国对新晋贵族的一种“保护期”,允许在五年时间内不满额纳赋。 吕武知道今年有很多已经过了“保护期”的贵族,一样没有携带满编的士兵前往纳赋。 他们被警告了一次,下一次求爷爷告奶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会想方设法携带满额的士兵纳赋。 只因为一次警告就是极限,再不符合身份所需要的额度,封地就要被削减。 宋彬对吕武表现出消极感到有些失望,说道:“主为晋国大夫,只可强者恒强。” 另外几名家臣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老吕家现在不算奴隶,人口约有五万出头? 吕武一直在增加武士的数量,一再提拔增加到三千。 等于说,他的治下有三千户不需要交税,出产了什么都算自己的家庭。 当然了,吕武划出土地给了武士。 这样一来,武士需要去自行开垦耕地,不再是吕武的直面负担。 按照宋彬的意见,五年之后的老吕家至少需要一万三千名武士,等于可以逐年来增加武士的数量。 “今岁可增至四千?”宋彬从很直接角度说道:“‘士’非一日可成。若不及早为‘士’,如何出征纳赋?” 吕武很犹豫。 他当然知道随着身份的提高,不是能不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必须去达到那种高度。 一旦无法形成与身份地位匹配的实力,爬得越高会摔得越疼。 甚至不再强了,连重新弱小的机会都不存在。 强者恒强,讲的就是这个。 吕武心想:“这是逼我一再抢劫啊!” 仅是经营,再怎么用心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成“量变”的。 就好像“开源节流”那般,本身不存在任何的“源”也就枯竭了“流”,再怎么“节流”都无法让持有的“量”产生变化。 由增加武士的数量,话题兜兜转转回到劳动力上面。 吕武琢磨着,国外征战可以针对狄人和戎人,国内则需要抓捕野人。 缺乏粮食的时候,胡人可以作为一种消耗品。 这不是什么种族仇恨,完全是出于需要。 再则,吕武太清楚胡人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对诸夏的威胁了。 能消耗胡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