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为国君点赞 (第2/2页)
了吃惊。 晋国谁为“卿”是需要来自国君的通过没有错。 可是很久之前,谁成为“卿”早就不是国君能做主了。 一般都是元戎跟众“卿”商议,将名单交上去,国君负责当个盖章的工具人就行了。 清沸魋回过神来,问道:“杀郤锜、郤犨和郤至,可得卿位?” 胥童和长鱼娇就用眼巴巴的目光盯着国君。 “只是说词。”国君多少还是有点逼数的。 就算郤氏被灭? 国君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难做到将权柄收于己身。 除非是将那些“卿”杀个干干净净,要不根本没有国君手握大权的那天。 国君就没想过,哪怕是现任的“卿”全死了,也还会有新的“卿”上位。 晋国由“卿”来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不管是谁上任为“卿”,想的也会是由“卿”来治理国家,必然会想方设法延续之前的格局,让国君继续当个招牌,才不会让国君有太重的权柄。 这不取决于国君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亲信,决定这一个格局的是有“旧例”这么个玩意。 同时,人心都是会变的。 上一刻还对国君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过权力能够成为为所欲为的资本之后,人人都会为之痴迷。 “君上,对郑征战在即,不知楚国会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说道:“此时不宜动手。” 国君点头说道:“自然。” 他们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却不愿意看到晋国就此玩完。 现在或许能杀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国家也必然会乱起来。 国内动荡混乱。 对外的战争便会必败无疑。 一个不慎的话,哪怕晋国不彻底玩完,元气大伤也不是国君想要的。 国君应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感到自豪。 后世的很多君王,哪怕知道做了某件事情会让国家变烂,想的也是拿到想要的权力,才不会去顾忌什么。 连“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的君王都存在。 所以,姬寿曼真的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而点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但“新田”显得很平静,国内的其余地方也没有发生狗屁倒炉的什么事。 一直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早已经南下的中军不说了。 经过国君的提议,还在“新田”的几位“卿”需要商议再调遣哪一个军团南下。 国君提议由新军南下。 上军佐中行偃先附议。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没说话之前,上军将郤锜表示反对。 结果,上军佐中行偃就说,要不上军南下。 郤锜倒是想南下,问中行偃能拿出几个“师”,不超过两个“师”就别哔哔了。 除非荀氏和智氏帮忙,要不中行偃还真拿不出来两个“师”,搞得他一脸的尴尬。 真的算起来,中行氏虽然是卿位家族,却在实力上比一些中等贵族还弱。 中行偃能当上“卿”,纯粹就是有一个曾经是“卿”的爹。 这个就是血统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行氏的实力不行,不代表荀氏没实力。 根本原因是中行偃将事情分得太细,不会拿荀氏的资本来填中行氏的坑。 商议来商议去,韩厥主动表示下军可以南下。 而国君表示反对。 现在范氏因为士燮病重,陷入停摆状态。 栾氏已经南下。 郤氏不动弹?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中立又偏向国君的韩氏? 国君是不会让动的。 “诸‘卿’当以国事为重!”国君非常无奈地进行提醒。 他见众‘卿’的反应不大,说道:“寡人忍受百般委屈……” 话没说完呢。 郤至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便由新军南下罢。” 立刻引来郤锜的虎眼一瞪。 郤至刻意地看了韩厥一眼,心想:“栾书率两万栾氏‘徒’南下,郤氏不动,君上心中不安,余‘卿’更是不安。若是一再拒绝,必使事态难以收拾。” 郤犨也在思考,想道:“经历上次之事,郤氏需有军功立威,方能使之更稳。” 要说造反什么的? 郤氏的家主郤锜连想都没有想过,他顶多就是思考能不能弑个君玩一玩。 而郤犨和郤至完全就是被郤锜拽着转,不得不走向与国君、众贵族对立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郤至和郤犨还是很希望能改善关系的。 他们现在希望的是维持住局面,等待下一代再进行改变。 所以,不管是造反,或是弑君,除非郤锜莽着干,要不郤犨和郤至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如此,新军南下!”国君看上去很高兴。 几个不希望国中生乱的“卿”当然也感到高兴。 天性乐观的,都觉得郤氏这一次的妥协,能使国中能趋于平稳一些了。 而在新军南下被公布出来之后,吕武接到了新的任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