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9章:报仇不隔夜 (第1/2页)
季孙行父若是知道吕武心中的疑问,极可能会来个无语凝噎。 晋国当然是鲁国的爸爸。 然后,爸爸不该疼爱儿子的吗? 就算儿子再怎么的混账,终究还是儿子,跟外人那是不一样的! 当然了,真要排个辈分高低,鲁国并不想当儿子。 他们琢磨着,认下晋国这个兄长挺不错的。 而作为兄弟,肯定是要相爱相杀才能显示出感情上的深厚,以至于鲁国动不动就爱在史书上编排一下晋国。 在季孙行父看来,他以执政的身份过来,已经非常给吕武面子。 这人都来了,话也讲了那么多,是不是给点反应? 最好当然是立刻答应压服齐国,再将莒国交给鲁国来处置,才显得够兄弟。 吕武伸手揉巴了笑得僵硬的脸庞,语速缓慢地问道:“若莒国归属予鲁国,齐国兴兵伐之,鲁国可能抵挡?” 季孙行父先是大喜,而后默然。 鲁国肯定无法单靠一己之力扛住齐国,要不还巴结晋国作甚? “我待晋优之,有招必应。”季孙行父开始讲起道理。 类似的言论,老实说吕武已经听得烦了。 凡事讲个有因有果。 首先是鲁国需要来自晋国的保护,才成为晋国的小弟。 老大收些保护费,过份了吗? 召唤鲁国出兵,每一次都是让鲁军担任啦啦队的角色,没有一次让鲁军真的去跟谁血拼。 晋国几次帮助鲁国,是派出军队为了鲁国,与来犯之敌进行血战,认真并且严肃地担负起一个老大该有的担当。 其实,晋国不独是这样对待鲁国,对待任何一个小弟都是一样的。 真要摊开来讲,晋国压根就不信任几个小弟的战斗力,每每都是以己方的部队作为主力,真没干过让小弟顶在前面的事。 另外,就算是战事不利,撤退也是让小弟的部队先撤,安排晋国自己的部队进行殿后。 说白了,晋国这边害怕的是小弟的部队挡不住,导致被敌军来个衔尾追杀。 所以当晋国的小弟,费的是时间与钱粮。 至于为什么说费时间? 纯粹是晋国这边召唤小弟有点频繁,不是拉去当啦啦队,就是动不动搞会盟活动。 吕武认为季孙行父压根就没搞懂状况,不再谈论正事,扯了一些风土人情的事,结束这一次见面。 走出帐外透气的智朔看到魏相出来,低声说道:“武已有为‘卿’之姿。” 魏相听得一愣。 他要是个现代人,会来一个“我还觉得有大帝之资咧!”的吐槽。 只是,他必须搞清楚一点,是智朔自己在感概,还是从智罃那里听到过什么言论。 智朔看到魏相愣住,笑嘻嘻地说:“栾氏与郤氏已不可转圜,两家必将分出胜负。朔私以为元帅将胜,介时……,呵呵。” 一时间,魏相的心情有些不美丽了。 老智家这是判断栾氏与郤氏没有善了的可能性,已经在提前做布局。 关于这个,其实老魏家也一点不慢。 真要是乱起来,并且是栾氏获得内部斗争的胜利,一下子就会空出三个卿位。 老魏家对其中的一个卿位志在必得。 他们很需要来自老吕家的从旁协助。 一旦老吕家也加入到对卿位的争夺? 一下子有两个新家族成为“卿”,于难度方面好像不是只增加一两倍啊! “智伯极喜武?”魏相试探了一句。 智朔纳闷地反问,道:“魏氏有何人不喜武?” 那可是活生生的天下第一。 又是一个只用了七八年时间,将家族发展到这种规模的人。 用智罃的话来说,晋国要是能增加这么一个新鲜血液,会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对此,中行偃也是认可的。 就是有一个前提,吕武要懂得做人,该给的好处必须给足咯! 同时,阴氏在正治上也需要付出代价。 比如,阴氏唯荀氏马首是瞻。 关于扶一把阴氏这件事情,荀氏内部还在商讨之中。 也就是智朔想在魏相这里表现出自己聪明,才会显露出马脚。 魏相在当夜特地找到吕武,将智朔的态度直接讲出来。 “我为‘卿’?”吕武跟魏相的反应一样,初听给直接愣住,后面带着期待,又觉得有些不可能。 这样的反应倒是让魏相释然。 魏氏已经努力了几代人,想成为卿位家族都需要看机缘。 阴氏才崛起多少年? 在这个一切讲血统的年代,暴发户就是暴发户,并不是一代人崛起就能获得高位。 魏相关心地问道:“武将如何处之?” 他只差提醒别被智氏和中行氏给利用了。 中行氏跟栾氏走得太近。 智氏和中行氏同出荀氏,是一家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