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9章:元戎落谁家 (第1/2页)
春秋大领主正文卷第349章:元戎落谁家这一次要是没有获得卿位,基本上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原因相当简单。 晋国自设立卿位伊始,一两百年来没像近期这么乱过,尤其是一下子没了两个卿位家族,拢共空出四个卿位。 再来是,数十年之内晋国为了获取霸权,有些家族肥了,更多的家族损失惨重。 仅是一场“邲之战”就让荀氏元气大伤,却不独独是荀氏有所损失,很多中小贵族的状况也不好受。 吕武花了十年的时间将老吕家发展起来,时逢大乱期间恰好在实力和名气、威望上面,超越了那些老牌的中等贵族。 原本能够巴望卿位的家族有多少? 其实不难进行统计,大概是十三家左右的样子。 其中包括魏氏这个有力的挑战者,还有祁氏、解氏、籍氏、张氏这四个第二梯队的家族。 所谓的第三梯队的各个家族也就是巴望一下卿位,无法做出有效行动,估计也不敢。 想要获得卿位? 正常情况下不是拥有很强的实力就能获得。 要是有实力就能获取卿位的话,魏氏早就是卿位家族了。 成为卿位家族的前提是有祖辈担任过“卿”,再来才是实力足够,并且还要有足够的功劳。 后面那两项并不是必需的。 比如,中行偃的老爹荀庚担任过“卿”,他是中行氏的族长并代管荀氏;中行氏的实力只能说一般般,他又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 偏偏中行偃就是能够成为“卿”,还在栾书的cao作下,一担任“卿”就是上军佐。 在晋国,上军佐排序下来是第五号人物。 注意! 中行氏实力很一般,中行偃本人没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一下子成为国家的第五号人物。 所以,家族实力以及功劳真不是必要的。 一切只因为这是个王侯将相有种的年代啊! 没有个好爹……,又或者说没个好的祖辈,该怎么办? 如果真的是“一清二白”的出身,认命吧! 好歹是要有个贵族的身份,不然再怎么奋斗都存在天花板,并且一层比一层难以捅破。 第一代人努力打拼,获得一个贵族的身份,为子孙后代打个基础,才是该干的正经事。 当然了,能够碰上了一个风云际会的好时间,也不是不能“一清二白”直接奋斗到顶层。 现在,吕武就是碰上了风云际会的时间节点。 他脑子里闪电带火花,思考国君讲那些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可以有很多层的理解。 空出来的下军将位置就是留给吕武的。 只是吕武要帮国君达到一些目的。 比如,站在国君这一边,帮助祁奚成为新军佐。 又或者,吕武需要对国君的掌权之路进行鼎力支持? 国君念出了卿位名单,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晋国真不是国君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这位国君刚回国,属于要什么没什么的阶段。 光是想让韩厥成为元戎,其实并不是那么好cao作。 一旦范氏和智氏反对,国君难道还能硬顶? 那就看范氏智氏想不想晋国再次乱起来。 韩厥以前的名声挺好。 韩氏从不参与卿位家族的倾轧,韩厥总是公事公办从不徇私。 以前不参与卿位家族倾轧是优点。 到了国家大乱需要极短时间内恢复稳定的阶段,韩厥没有任何作为变成了缺点。 在其位不谋其政? 滚回家种田啊! 要是真·伟大,何不出兵平定混乱,什么都别拿。 这事,也就真·伟人干得出来。 韩厥目前唯一还能立住跟脚的只剩下铁面无私了。 而这一点,韩厥马上要自己打破。 吕武没有贸贸然回应国君,需要先想清楚想仔细。 他还没有拿定主意,得到了韩厥的邀请。 韩厥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助赵武得卿位。” 已经不是小孩子的吕武,脑袋里列出了一排问号。 说好的铁面无私呢? 另外,赵武立下了什么功劳,还是赵氏已经喘过气来了? 吕武没有记错的话,哪怕赵武已经拿回大半个“杨”地,赵氏顶多也就能拉出两个“旅”吧? 他看向了同样在场的赵武,想看出点什么。 现场在的人不多,韩厥、赵武、韩无忌、韩起和杜溷罗。 这个杜溷罗是韩厥的心腹,也是首席谋士。 杜溷罗能在场,足以说明韩厥对他的重视。 一脸腼腆的赵武,眼眸有种叫作希冀的闪动。 话说,赵武今年也就十五岁吧? 晋国的中行偃二十五岁成为上军佐,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卿”。 赵武这是要打破中行偃的记录吗? 听说…… 只是听说啊。 韩厥不是最公正的吗? 铁面无私哦! 果然,道听途说不可信呐!!! 吕武看向韩厥,说道:“我闻君上有意任韩伯为元戎。” 任何人都有理由怀疑韩无忌和韩起是韩厥从街边捡的,赵武其实才是韩厥的亲儿子。 不! 韩厥对待赵武比儿子都上心,几近于当成祖宗了! “此事从何得知?”韩厥这是不知道吗? 吕武说道:“君上亲口所说。” 他有点后悔告诉韩厥了! 国君不是跟韩厥私下聊过吗? 没告诉??? 那为什么智氏笃定韩厥会成为元戎,并且对国君起了怨念。 韩厥陷入了沉默。 韩无忌和韩起下意识对视,露出了极度惊喜的表情。 倒是杜溷罗看着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很是有高人的风范。 几人中最为感到惊喜的是赵武,差点没给蹦起来。 吕武讲那一句的意思挺简单。 老吕家最近风头是多出了点,功劳也不少。 比较奇怪的一点,是什么让韩厥产生吕武能够决定谁出任“卿”的错觉? 只因为吕武在国君落魄的时候,进行过帮助??? 这是特么搞笑吧! 只是有一点,国君回国前要求智罃任命吕武为“阍卫”,后来又除了睡觉和特别情况之外,跟吕武寸步不离。 可能是国君的这种表现让所有人觉得,某种程度上吕武的确是能够影响到国君? 吕武问道:“为何韩伯以为武可举荐卿位?” 这话有点不客气。 却是吕武必须问的一句话。 韩厥看向吕武,说道:“赵武乃是你之姻亲。” 言外之意就是,比起魏氏,赵氏才是吕武应该鼎力相助的那一家。 没有半点牵强的地方。 就是有些理所当然了。 姻亲是一种很虚的玩意,认可的时候能很亲密,不当回事也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