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魏氏要跟阴氏决裂啦? (第1/2页)
“温”地的情况远比“原”地要好很多。 智氏的军队从“温”地撤离,得知土地归属阴氏所有,先前逃亡的郤氏众人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心怀悲痛抚平战争带来的破坏。 吕武选择总督“温”地的人是梁兴。 原因跟选择茅坪一样。 作为一块飞地,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才能,更多的是要能跟周边的邻居处好关系。 另外,“温”地太过于靠近周天子的地盘。 虽说周天子现在已经成了招牌,手底下的一帮人却是不甘寂寞。 有些投靠周天子的落魄公卿,他们的胆子非常大,甚至都敢跟作为晋国卿位家族的郤氏争田。 轮到姬寿曼当政时期,郤氏就在周天子的公卿手里吃过亏。 嚣张跋扈如郤氏都那样? 证明周王室的某些公卿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晋国现任的国君长居周王室地盘,对周王室那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吕武安排梁兴作为“温”地的军政一把手,仰仗的是梁兴的外交手段。 同理,主政的一把手是多面手,副手只能选择更能干实事的人来担任。 这里也就说明一件事情。 很能干活,却是不懂交际,肯定会吃亏的。 肯脚踏实地的做事,却不懂表现自己,升迁速度真的快不了。 吕武来到“温”地得到了迎接。 那些来迎接的人,是以郤氏的旧臣为首。 对于这点,吕武有喜有忧。 “原”地被破坏得太彻底,阴氏想要重新利用起来,比之从零开始的优势只是有建设基础。 原属于郤氏的旧臣在智氏撤离后回到原处,一些逃亡的人也被劝了回来,固然是能让“温”地恢复一些生气,却留下了属于郤氏的烙印。 对此,吕武实际上没有感到太大担忧。 他的奋斗过程是朝阳东升。 现如今不说如日中天,却也是勃发时刻。 阴氏目前已经崛起,并且实际上接收了郤氏的大量人手。 郤氏作为一个家族已经覆灭。 吕武需要担忧被倾覆吗? 防是要防着一些。 警惕心过强则没必要。 吕武需要做的是先利用和吸收,再进行甄别与排除。 本来,他想安排蒲元来“温”地作为副手,后来自行否决了。 郤氏是灭亡了,却有苦成氏。 因此过份的担忧不需要,却不能留下太多的郤氏烙印,免得苦成氏哪天崛起让阴氏遭到反噬。 这一点担忧实际上不用过甚。 也就是吕武会多想一些,其余贵族很难有这样的忧虑。 像是赵氏主宗覆灭,曾经属于赵氏的家臣,忠于赵氏就跟着一同赴难,有心思又有机会则是自立,投靠了其他家族就算是外人了。 赵武重新复立赵氏,没有看到原先属于赵氏的那批人,哭着喊着要回归赵氏。 这是现在自有民情在的关系,并不是什么人情冷暖。 因为有原属于郤氏的旧臣投靠,阴氏在处置“温”地方面会容易许多。 吕武做的是接纳并跟那些郤氏旧臣建立契约,也就是有选择性挑人进行效忠仪式,逗留不足一个月就开始回转“新田”了。 他再次回到“新田”,居住的地方是在宫城里面。 这个当然是因为推倒重建的府宅没建好。 儿子吕阳以及一众家臣,一样是住进了宫城,倒是带来的部队需要返回“阴”地。 吕武带着儿子入住宫城让国君非常高兴。 国君闲暇时会喊上吕阳,干什么事情都有。 这样,多少让国君有了属于大孩子的一面。 只是这件事情让韩厥表达了非议。 他认为吕武是“阍卫”住在宫城当然没关系,携带家人一块入住宫城就不对了。 老实说,是有点不像话啊! 吕武很羞愧地进行致歉。 他回头找到智朔,直接让吕阳住进了老智家。 其实也不是不能找某个家族借地方。 几位老牌的“卿”在“新田”的房屋多得是,一些贵族也有空置的府宅。 阴氏与智氏两家已经定了娃娃亲。 吕阳住进老智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表现出亲近的一面。 找智氏,没有去找魏氏或赵氏? 对于这点,老智家是举起双手双脚来欢迎的。 讲道理,吕阳的生母是赵氏出身,借住赵氏更为合情合理。 在外人来看,魏氏现在与阴氏还在蜜月期,借出一座府宅,不会有什么二话。 吕武让吕阳住进老智家,是有着属于自己的考虑。 国君知道之后,他从自己的一些名下产业中挑出一个府宅送给了吕武。 隐晦的意思就是,阴氏和智氏不是出自同宗,哪怕吕阳会成为智氏的女婿,没必要那么亲热吧? 吕武又再一次表现出了“从谏如流”的一面,府宅到手就将吕阳从老智家接出来。 只是因为吕阳的住所问题,几个人的态度却是先后显露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