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这是人干的事情? (第2/2页)
时感谢那些写历史文的网络作者! 事实上,吕武上一辈子没来得及有孩子,不管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都是从一些网络小说看到的。 只是,再一次停笔了。 吕武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哪怕是曾经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就给忘了。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 咦!?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吕武倒是将《男儿行》用唱歌的方式全记得。 就是,自家那个儿子已经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再教这个,不合适吖! 算球! 还是继续回忆《千字文》的后续内容吧? 这一回忆? 吕武直接陷入原地发愣的状态。 主要原因是他发现自己真不是干教育家的料。 他如果教,好像只能教一教为人处世? 比较关键的是,他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并不符合当代。 明明知道怎么做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利益。 每一次都要考虑做了将造成什么样的后续影响。 知道进行分析会死多少脑细胞,进行忍耐是有多么痛苦的事情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别问为什么会《孙子兵法》又给记住。 那是一段会让吕武哭笑不得的故事。 他知道内容,却不一定懂得去运用。 说白了就是,学了不等于会用。 考虑到当前时代不玩“兵者,轨道也”的那一套,他也一直没有默写出来。 现在不是闲着吗? 很难得才有这样的时光。 吕武决定记得什么都给写一写,不能用就珍藏起来。 因此,什么兵法,什么诗词,甚至是一些想法,反正就是写。 对了。 现在教育,一般是拿《诗》在教。 而这个《诗》其实就是《诗经》。 有些人单纯就是看和读。 有的人则是从中去看故事和背景,思索出属于自己的观念。 当然,《诗》在目前家族实力不差,基本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 因为流传甚广的关系,没人将《诗》刻意珍藏,也成了启蒙的教学用品。 吕武所知道的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一般会有属于本家族的“笔记”。 也就是祖先有什么感想,诸以文字记录。 现在没谁能想到这些“笔记”会成为一种学术,再创建出学派,成为其中的“核心思想”。 简单的说,“百家”其实就是春秋各家族某些人物的“日记”之类,好几代人进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体系,再发展成为学派。 吕武并不知道那些。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只是没有坚持每天都写而已。 写日记一般是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和感概。 懂得分类和归纳的人来cao作,一本或几本著作不就诞生了嘛。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吕武写完,扭了扭有些酸的手腕,拿起来检查了一遍。 他除非是写公文,要不都是使用简体字。 这就不用有多余的担心。 现在流行的是“大篆”这种文字。 因此哪怕是吕武写的一些竹简弄丢或被窃取,压根就不用担心泄密什么玩意。 他的打算是将简体文字给弄成“家学”。 也就是除了本家族的嫡系男丁之外,外人看不懂。 允许的话,只交给继承人会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样搞的教育成本会非常大。 不过,相对比起到的作用,成本什么的根本不必在乎。 吕武最喜欢干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这种事情。 能记得的著作都写一些? 也可以自己搞创作嘛! 以后要是流传开,又或是被挖坟,绝对能够惊呆一大群人。 哪怕是没有写全。 晓得什么叫残篇吗? 考虑到交通不便利的关系,这里发生的事情百八十里外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有相当大的概率会发生“撞车”事件。 要是等吕武的骨头能当敲鼓棒的某天,有人发表了什么,却被人“认出”已经被吕武所发表过,一个文贼就出现了。 然而,这个“文贼”绝对会一脸懵逼。 “我到底在干什么啊?”吕武想道。 他给了自己答案:“能占尽先机最好。哪天阴氏混不下去了,有我写的这些玩意,一家就能占了‘百家’的一半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