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6章:来自韩氏突兀的热情 (第1/2页)
所有卿大夫都同意划分战区,智罃不同意必然要被孤立。 再则,他认为这件事情对自己非常有利。 元戎是贵族的代言人,失去贵族的支持跟其余卿大夫没有区别。 不用国君每次允许才能出征? 元戎作为贵族代言人没被背弃之前,话语权其实是得到了增加。 毕竟,元戎实际上也没有私自调配军队的权力,干的是执行国君的命令而已。 强势的元戎能压制国君。 同理,强势的国君也能压制元戎。 只有发生国君跟元戎同一条心,才能某种程度上对贵族形成压制。 问题是,贵族联合起来一样能跟国君和元戎的联盟相抗衡。 真到了那种局面,晋国不分裂都不行了。 所以,一旦划分战区的事情得到通过,国君恐怕会成为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招牌。 当然了,这个是对正治架构了解的人,才能看得出来的全面性。 不看谁的权力遭到压制,以晋国当前的局势来看,划分战区是一件好事。 提出这点的吕武没有半点的心虚。 现在是春秋中叶,不是尔虞我诈的其它时代。 几个“卿”只看到了第一层,也就是希望获得随意扩张的便宜之权。 人性本贪。 有些人也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吕武站在第几层? 智罃站在了第二层,清楚几个“卿”分别看顾一面,有利于当前十分不妙的晋国,思考元戎从真正意义上掌控国家的可能性。 划分战区的事情需要智罃去跟国君先行沟通。 他们后续谈了其它的几件事情,每一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会议就解散了。 其实也不是其它什么事。 无非就是防着齐国和卫国,不能让这两个国家跟周天子真的搞成什么事。 再来就是接受宋国的渐行渐远,短期内维持住情份,却不花大力气去进行争取。 宋国连续遭到打击,无法单独直面楚国。 晋国又无法一次次及时地援救宋国,只能接受宋国暂时跟楚国一块玩耍的现实。 智罃就提问谁愿意接手宋国的邦交。 结果是众“卿”一个个避之不及。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晋国短时间内缺乏跟楚国刚正面的底气,没人想要惹麻烦上身。 韩厥回到家,找来谋士杜溷罗,将会议上的事情简要地说了一遍。 杜溷罗经过思考后,说道:“乱国者,必元戎也。兴国者,亦元戎哉。” 只有你聪明是吧? 韩厥需要的是杜溷罗查遗补漏,不是让杜溷罗来发表什么预言。 他说道:“事成或不成,必攻‘大荔之戎’。事若成,克‘大荔之戎’,再略白翟之地。成不成皆盟魏氏、阴氏,以求稳妥。” 韩氏的封地大多是在晋国的西面疆域,东面也有几块不大的封地,南面和北面则是一块都没有。 而东面的封地对韩氏来说,只能算是得之无益弃之可惜的鸡肋。 杜溷罗没有说话。 韩厥沉默了一小会,又说道:“阴武早有所言,必攻‘义渠之戎’以报家仇。固,阴氏与魏氏有争,琦仍在,争而不斗。” 这个是魏氏与阴氏不多的利益共同点之一。 再来是,韩厥发现吕武对攻打秦国有着莫名的执念,魏氏的封地与秦国接壤,两家也就再增加一个能够合作的项目。 杜溷罗用猜测的口吻说道:“阴子不离魏氏,乃有此念?非如此,阴子攻秦何意。” 他们所知道的是秦国没得罪过阴氏,甚至是吕武崛起的受害者之一。 以为吕武只是在“雍”干了破门的举动吗? 并不是的。 渭水南岸的秦国城邑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吕武率军打过,掳掠了非常多的人口,同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比较有意思的是,秦人非常痛恨吕武,又对吕武的能打异常佩服。 有小道消息称,秦君嬴石愿意用百里的土地跟上天换一个像吕武这么能打的人,甚至要是吕武愿意去秦国,愿意让吕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后面那一条秦国有意宣扬,搞得想不想知道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只是谁都嘲笑秦国想太多了,不觉得吕武愿意去给秦国效力。 秦国曾经称霸,也就是在秦穆公时期。 然而,秦穆公死前却要求辅佐自己的大臣陪葬,也真的那么干了。 自那之后,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敢去给秦国效力。 怕的就是哪天某位秦君又太过于爱自己,爱到带进坟墓里。 吕武对历史不是那么熟悉,知道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去帮秦国的大能人少有好下场。 那么多帮助秦国扭转国运,或是鼎力相助秦国称霸的大能人,不是被车裂就是落个自尽的结局,要么就是中途背叛秦国,也就一个张仪背着骂名跟秦国演了一出好聚好散。 他们为什么明知道不会有好结果还愿意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