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刑天 第85章 后金内附 (第2/2页)
至完颜守绪连这两百万贯都不想出!他干脆授意宋九嘉直接提出卖掉后金在漠北的股权,其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后金朝廷“内附”明联邦的请求。 我靠,这也太把俺们大明当回事了吧?永为联邦之国?或说这个合适吗? 特么有啥不合适的!完颜守绪心说前面那些太府寺的清算账目,都是在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大明枢密院还没过来找俺拉清单呢,真要拉出来,把你们国会山上下全震趴下都有可能! 或说,从老皇帝完颜璟的时代开始,到老子复国这些年里,欠你大明的军火、钱粮、借兵费用杂七杂八的几千万贯都不止呢!就这还不算北伐的租借物资。真算起来,你们把老子卖了也还不起。 而且关中之地狭隘,单靠我大金还是没法子发展、富裕的。如今不比从前,在你的国家收入低了,税赋重了,民间百姓都会跑路的!那为啥不贴紧大明发展呢? 反正他们国会山也没有兼并天下的志向。要说河北、河南、河东、辽东之地都“新归附”几年了?至今还在推三阻四不允建郡纳入大明正式疆域呢。什么这个标准未完成,那个要求没满足,特么比皇家科学院的入学考试还难。 说白了,就不想拉人家入伙呢!然后还“鼓励”耶律氏去西辽复辟?特么他耶律薛阇还是被国会山逼着去的!很是在俺这里多喝了不少闷酒。 完颜守绪也算看透了,这大明啊,根本没有天下一统的决心和愿景。国会山上的议员们关心的,也永远只是自家的票仓安全。这天下多一块地方,就要多分流一份票仓和权力,他们能舍得才怪! 反过来说,他们真要想一统天下,这世上也真没有能阻止他们的存在。蒙胡啊!那是多么恐怖的骑战存在?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帝国,才挣扎了四年时间,说没就没了。 总之,完颜守绪和手下的大臣、名将们一合计,反正大金复国了,也算对得起祖宗基业。琢磨以后的世道,那也是绝无再东去中原规复故土的可能。 若是无法继续做大,那么为何还要玩“自力更生”那套西夏把戏?或说西夏立国数百年,他们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吗?难道咱们立国就是为了给子孙找罪受?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加速汉化,与大明一起捆绑发展呢?就大明现在的这种制度,看着混乱不堪,可是人家不会出大事啊。估摸这大明基业,没有千八百年是消耗不掉的。 但是千百年以后,谁能知道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大明如今的一切都是跟着社会在变化的,改革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主动求“变化”,才是大明立国的另一块基石。当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文华领先,这一切也是休谈。 完颜守绪也算认真考虑了很多事情。他才十九岁,结婚是早了点,那也是被世道逼的。这些年一心想的是复国,甚至为了防备自家不测,不得不早早结婚生子留下帝室血脉。 至于自己,那是连死都不怕啦。结果呢?李全突起异心,差点就把自己给祸祸了。然后骠骑大将军单骑入营,格杀李全,总算迎来自己的复国大业。 但是那又如何?自己真的可以像先辈的皇帝那样肆无忌惮吗? 据姑姑说,身为大明王的姑父吕延年,那样一个天纵奇才,他都从未兴起自己独裁的梦想。 为啥?姑父说了,想要长治久安就不能玩独裁!你可以幻想天下的臣民都对你毕恭毕敬,但也就表面如此而已。天下的臣民在毕恭毕敬的那一刻,都已经开始抛弃你了! 他们开始消极懈怠,从此不再努力,也不再热情。然后你的国度越来越穷困,等到风雨飘摇时候,枭雄辈起,这个王朝就没了! 完颜守绪认真打量历史,发现自秦皇以来,还真就没有三百年的天下!一个王朝往往立国一二百年后就开始风雨飘摇了,然后就有一二枭雄跳出来振臂高呼,然后凄凄惨惨再拖延几十年,挂了。 何苦呢?真的不如跟着大明的脚步走路好了。大金的事情,就交给大金百姓管理。眼下既然立国了,那就要调整好国策,利用好局势。咱们完颜家族,也努力混个千年世家,挺好啊。 在完颜守绪看来,如今大明又不差钱,北伐大战之后的备战物资都需要消耗掉,为了数年大战开建的工商场地也不能说停就停,总需要有计划地关、停、并、转。战争国债也不能一下子就停止发放或赎回,不然大伙儿突然都没事干了,不出乱子才怪。 所以趁现在物资充盈,请求大明协助抢先修出条东西铁路大动脉,那是太合算不过的事情了。 麻九畴、宋九嘉等人如何不懂得抓机遇这种事情?无论如何,随着后金“脸面全无”的紧盯游说之下,居然还真的就说服了大明国会山? 特么送上门来的联邦内附你都敢不要?那真会被民间口水喷死的! 国会山既然不便推辞送到嘴边的联邦肥rou,自然要答应完颜守绪的这条铁路修筑计划。无非就是继续借贷罢了,反正虱子多了不痒。 话说大金国从上一任的纨绔皇帝完颜璟开始,就在不断从大明借债,却从来没有还过本金。 完颜守绪说这个世道可不就是这样嘛!你借一贯钱要被人家索债,借一万贯要被人家催命。特么俺借了几千万不止呢,来一次岚山还要好吃好喝好招待。惹老子不高兴了俺就死给你看!哈哈。 这种“老赖”的风度甚为完颜陈和尚、移剌蒲阿、完颜赛不、黄掴阿鲁答等人欢喜。甚至宋九嘉、麻九畴、田栎、张从正都大感宽慰。 当皇帝的,可不就是要先学会不要脸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