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小灵:没有人比我更懂爱情 (第2/2页)
,直接上传视频平台,微博上转发一下消息。 她微博下期待已久的网友们,迅速顺着网址去看完整记录片。 陆羽在书房看书的时候,也接到邹周的通知。 非常好奇,想看看大导演把自己剪辑成什么样,他可是记得好几次都被邹周拍到了不那么光鲜的形象。 万一都被她剪辑进去,岂不是很影响自己才树立起来的大佬人设? …… 打开电脑,点开网址,陆羽一眼便看到封面,那是他在园区小山坡的凉亭里,俯瞰整个园区的侧影。 不得不承认,这画面构图,还是有几分水准的,至少看着像那么回事。 就是记录片的名字有点拉垮,科技狂人。 其他人看到是什么感受他不知道,反正他是有点尴尬。 用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完整个纪录片,单从叙事结构、影片风格和剪辑手法来说,陆羽相当大方的给邹周评了个7分。 不错了,看来在学校里还是学到了很多真本事。 至于内容,陆羽挠挠头,本人利益相关,不予置评,匿了。 陆羽可以说匿就匿,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其他看记录片的人则不一样,看完一肚子话想找人说说,他们迅速在微博里聚集,开了话题,讨论纪录片的细节。 这些关注纪录片的网友们,本来就对全息投影和仿生机器人极其感兴趣,在纪录片里看到当时很多的研发细节。 说研发也不准确,准确来说是初期测试,邹周她们可一直没有被允许进研发部门拍摄,只在单独测试间拍摄过。 但就是这些初期测试,也让网友们看得相当过瘾。 尤其是纪录片后半段,邹周全程跟着宣传片拍摄团队一起,也记录下宣传片诞生的始末,也让网友们了解到更多细微的地方。 比如薛皓远他们临时对机器人进行模拟训练、以完成宣传片里的动作,闲暇时邹周被小灵怼得哑口无言等等,都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 网友们总是欢乐很多,讨论完技术细节和里面呈现的干货,开始各种日常沙雕: “现在国内的导演都这种水平了吗?爱了爱了,以后再也不喷了!” “宁说的是导演水平还是颜值水平?狗头.jpg” “邹周: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拍电影的,都是…” “邹周: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邹周泪流满面,我只想靠才华吃饭,为什么你们都只关注我的颜值?” “邹周正导演一部大片,看看镜头,又看看女主,叹气:你来看着摄影机,这个位置更适合你,女主还是我自己来演吧。” “邹周:你们白女票也就算了,女票完还要带节奏。” “哈哈,都是踏马的人才,邹周已经快被玩坏了。” “楼上这个玩字,用得妙啊!” “你们这群愚蠢的人类,难道就不好奇为什么只有她能拍摄和采访到陆大佬吗?” “这应该是陆B王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吧?” “嘶,你这么一说的话,我仿佛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什么意思?难道说……” “此事必有蹊跷!” “你们不觉得邹周被小灵教追男三十六计很带感么?” “人工智能小灵:没有人比我更懂爱情!” …… 除了日常沙雕以外,还有很多人在讨论陆羽面对镜头时说起的技术奇点。 这个理论并不是陆羽提出来的,蓝星上早就有这个说法,只是流传不广,现在经由陆羽之口,迅速传播开来。 很多科幻爱好者,竟然很快认同了陆羽的观点: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时代,而且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量子计算机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都可能加速技术奇点的到来。 有人赞同,自然也有人反对,很多人举出实证,说实际上我们的科技已经停滞很多年了,现在很多技术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提出来的理论。 两方人马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也没有握手言和。 开什么玩笑,网络上,握手言和这种事情,不存在的。 虽然握手言和这种事不存在,但也没有打起来。 原因很简单,大家纷纷扬言要去学习陆大佬的装X技术和撩妹技术。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