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差点翻车了 (第1/2页)
腕表与战甲连起来,需要三个小时的优化时间。 刘锋松了一口气,其实刘锋心里对一号世界那些人,心里是很敬畏的。 这些能量模型,哪怕是按照地球上的科技,也是需要很多年才能掌握的。 另外还有一些符文,如果把一个能量模型看成是一块电路板,那么这些符文就是上面的电子元件,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些能量模型。 这些符文也是一个个的能量模型,一号世界的人优化这些能量模型,靠的是脑力。 虽然说脑域开发会大大提升运算速度,但是比起电脑来,首先电脑消耗的是电力,可以长时间的运行。 人脑更多的是在逻辑思维方面,有创新。 电脑就不行了,哪怕是最先进的智能系统,都是在已经设定好的逻辑运算中,不会走出这个圈子。 而人脑虽然运算力量不及电脑,但是人脑的逻辑不是单一的存在的。 三个小时过去了,刘锋看了优化后的对比,发现更加简洁,能量利用率越高。 直接投射在隐形眼镜上面,然后刘锋开始构建。 猛然间,刘锋浑身一哆嗦。 为什么? 这能量模型是优化了,但是准确不准确呢? 毕竟这是空间系的法则? “模拟!”刘锋决定模拟一下。 “成功。”腕表给出了一个答案。 但是刘锋没有感受到空间力量属性,空间力量刘锋再清楚不过了,打开信标通道就用得上的。 冷汗都下来了,这就是电脑的短板,电脑会在有限的知识内执行命令。 吞了吞口水,然后刘锋还是照着原来的能量模型构建。 刘锋已经做好了失败的打算,没想到半个小时会后,居然成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刘锋体会到了念力是分为两个方面的。 念力的总量! 念力的控制精细度! 念力的总量大,不代表可以做这种复杂的能量模型结构。 控制力量不够,也是很容易失败的。 相反的,念力总量不够,一次性完不成,那么后果也是很难预料得到的。 喝了一瓶念力恢复药剂,等到念力恢复到巅峰水准。 念力一动,泥丸宫里面的能量开始转化。 一丝丝的空间力量被转化出来这些空间能量,就好像是乱糟糟的一团乱麻一样。 电的能量则就像是一片云雾一样。 念力一动,空间力量就进了水晶球里面。 很多的信息就一下子在水晶球里面出现了。 水晶球是一个空间系的能量道具,丝状的空间能量,其实就像是蛛丝一样。 空间能量丝可以在念力的控制下,到达任何地方。 刘锋念力一动,空间力量的丝直接穿透到隔壁。 瞬移! 脑子里面的力量门猛然消耗,周围的景物一晃,然后刘锋就到了隔壁。 哇! 强烈的眩晕感,刚才猛然的空间变化,让刘锋一下子就吐了起来。 哇! 哇! 哇! 吐的全部是酸水,前面吃的东西,已经消化了。 十分钟,足足十分钟,刘锋才感觉好多了。 “要多练习。”刘锋没想到这负面作用这么明显,这与体质没有关系,与自身磁场有关系。 就跟晕车一样,身体强壮的也有晕车的。 刘锋也知道要多练习。 嘟嘟嘟! 嘟嘟嘟嘟! 一阵嘟嘟嘟的声音,刘锋念力一动。 “老大。我们这边有很大的能量干扰,是不是您做的?”赵文灿的电话,这是座机,是电话线链接的。 “可能吧,下次我小心一些。”刘锋没想到刚才的瞬移影响这么大。 揉了揉额头,刘锋努力消化刚刚得到的信息。 “三百五十公里。”刘锋查看了一下自己泥丸宫的空间能量丝的长度,也就是说现在最多可以瞬移三百五十公里。 这是极限的距离,也就是说传送过去,也许人会马上失去战斗力。 按照元素掌控师的安全底限,自身能量最少要保持30%。这是最低限度,一般的降低到50%,就要做后撤的考虑了。 元素掌控师失去了能量,那就是渣渣。 刘锋也知道刚才瞬移的距离太近了,才导致的能量波动影响。 如果超过两公里,那么影响就会小很多。 另外瞬移也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也就说如果要瞬移进山体里面的地方,那么距离就会缩短很多,能量消耗也会增大。 如果全部是山体一类的,现在自己最多也就五公里的距离。 “空间旅者!”刘锋更加知道自己手里的水晶球,是一名空间旅者的宝贝,这空间旅者会留下空间信标,空间信标也就是可以跨越维度,进行移动。 这水晶球也不是真正的水晶球,而是空间能量晶体,就自己手里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空间信标是属于自己还无法释~放的一种空间定位。 空间信标会在维度空间存在,无法被人发现,不过可以影响。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磁场波动,磁场波动会影响传送的能量消耗。 看完这些,刘锋感觉好多了。 任何属性的能量释~放,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不过刚才瞬移,消耗了一半的能量。 瞬移主要消耗是打开空间,打开空间消耗接近30%的能量,传送才消耗10%,剩下的10%是打开传送地点的消耗。 也就是说瞬移五米的距离,与瞬移一公里的距离,也许能量消耗只有1%的差距。 距离越近,干扰就越大,不管是释~放还是说其他的影响。 刘锋更是从手里这个空间晶球里面得知,这空间晶球的主人的死因是法则冲突。 也就是说念力可以跨越位面,但是个体尽量少跨越位面,虽然这对于空间能量并且有空间能量道具的人来说。 刘锋得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琢磨了一番。 就觉得跟高原反应是一样的,如果说人从低海拔缓慢的上升,比如一个月上升一百米的海拔,那么最终不会导致太大的高原反应,而一旦说快速的跨越太高的海拔,也许就会要命。 水土不服! 刘锋总结了一下,发现就这四个字囊括在里面了。 有了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