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金陵城破 (第1/2页)
王猛大军浩浩荡荡朝城内开进。 士卒们呈纵列队形,左右看齐,阵型森然,看得当涂官吏百姓,目瞪口呆,心中骇然。 幸好是降了,不然如此虎狼之军,怕是半天都挡不住。 城头上,一个中年文士看着淮西军军容浩荡,纪律严明,没有主帅的命令都立于原地。 “强军啊!”文士惊叹道。 又看了一眼最前面的王猛,文士心中暗道:“此人,豪杰也!历朝历代的贼军,最爱破城杀戮劫掠,裹挟百姓,此人能约束兵将,善待官吏百姓,已有明主之姿,前程不可限量。” …… 受降这事,王猛手下倒是轻车熟路 很快,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就接手了城内的印信,府库的账本,人口册,开始清点。 军营之中,此时的王猛正在听着胡惟庸、李善长二人汇报这当涂的物资。 不多时一个小校传来消息:“总管,外人有一个文士前来拜见。” 王猛顿时皱眉:“何人?” “他说他是明道书院山长陶安。” 王猛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依旧是开口道:“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文士走了进来,对着王猛拱手一拜:“明道书院山长陶安拜见将军。” 王猛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个文士,开口道:“不知先生,所来何事?” 陶安顿时恭敬的开口道:“海内鼎沸,豪杰并争,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王猛闻言,顿时一愣。 别说是王猛,便是李善长和胡惟庸闻言闻言都是一愣,有些疑惑的看着陶安。 到不是听不懂,而是太明白了! 这文绉绉的用词,其实并不难理解,简单说来,这就是在拍王猛的马屁。 而且一拍就是一大串,配合着文绉绉的词句,显得无比的风sao。 王猛等人发愣,都是被陶安慑服了,没有见过如此sao气的马屁。 还是他们层次太低了,三人的文化水平都不算高。 对于陶安这种传统的文士而言,这样的语句很正常。 在朝廷拍皇帝的马屁,肯定是要有足够的文化,粗鄙的语言,文人不屑说之。 拍皇帝的马屁,要揣摩圣意,于无形之中用华丽的辞藻,将马屁不动风声拍出去,偏偏能挠到皇帝的痒处。 历史上的严嵩父子、数位青词宰相,乃至于刚正不阿的于谦公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猛一时之间有些不习惯,迟钝一会儿,才开口道:“先生可以随意一些。” “不知道先生前来究竟有何事?” 陶安顿时反应过来,自己说得有些书面了。 陶安开口道:“安前来,正是为了向将军献议。” 王猛稍稍皱眉:“献议?” 陶安开口道:“请将军伐金陵,金陵乃是古帝王都,有人口百万,钱粮无数,背有长江天险,前有扬州苏杭,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王猛诧异的看了陶安一眼,“咱来渡江南下,本来就是为了取得金陵。” 陶安赞道:“将军深谋远略,安拜服!” 说完,陶安有些期待的看着王猛。 王猛看着陶安的眼神,顿时反应过来:“先生大才,可愿留参幕府屈之?” 陶安顿时恭敬的点头:“固所愿,不敢辞。” 陶安的才能王猛还不清楚,但是到底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而且还主动前来献议,投效。 王猛也愿意收下。 …… 数日之后,金陵城外。 王猛率领大军围困金陵已有五天了,还未能攻下,拿金陵这个千年古城毫无办法。 此城,为天下名城,南方重镇,人口近百万,金陵城实在是太难以攻打了。 巨大、坚固的城墙,守城器械齐备,别的城池难得一见的床弩,在这当成弓箭用。 第一天试探性攻城,淮西军就躺下三百多人。 第二天淮西军的巨型攻城车楼车,只要一靠近城墙,马上就遭受四面八方的床驽。 这样的城池,只要守将不犯错,城里粮够吃,就只能用人命去填。 这些天,死在金陵城下的将士已经过万。 当然,其中多数是降卒,也正是利用这些降卒攻城。 王猛才知道孙骁和常遇春背着自己杀降的事情。 责罚一人仗责二十军棍,当然是在破城之后。 降卒死,总好过自己的人死,这是战争,不是发善心的时候。 “总管,陶书记回来了。” 王猛闻言,顿时一笑,第一天攻城结束之后。 王猛就知道这样的城墙,破开只有两条路。 第一是用人命消耗,但是王猛舍不得。 第二则是用巧。 之所以这些天没用全力攻城,就是在等陶安回来。 不多时,陶安走进帐中:“启禀主公,安带回来三千个矿工” 王猛点点头,别说,这陶安倒真是一个人才。 提出来两个用巧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则是里应外合,陶安在城中有些关系,不过这办法有些艰难,也没有人愿意做。 而第二个办法则是xue攻,xue攻的目的无外两种,一种是挖地道进城,另一种是破坏城墙。 想要从地道攻进城的难度很大,因为地道要非常宽阔,能够容纳大量士卒快速入城,而且有经验的守将,很容易探测到地道的走向。 然后在里边的城角处再修一道内墙,就能把去路完全堵死! 破坏城墙,就是将地道挖到城墙下,将城墙下面挖空,用木桩支撑,然后在下面放火。 火烧断支撑木桩后城墙会垮塌,然后攻城军队会通过缺口进城。 相对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