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与轻骑兵_7 猎人与轻骑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 猎人与轻骑兵 (第3/3页)

》、《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等。

    “我最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坐jiejie前面的女生说,她和我是一个班的,也许不是,我记不得了,“我很喜欢保尔柯察金。”

    我也很喜欢保尔,因为我弟弟在球场上的绰号就叫保尔,他把这个外号(Pavel)印在球衣上作为他的名字,原来还想印俄文的,但是网店没那些奇怪的字母。他之前印的是Bow(Bowstring太长了,也有点拗口),读起来有点像保尔,于是小伙伴们就这么称呼他了。

    “你喜欢冬妮娅吗?”表姐忽然问了她前面的同学。

    “喜欢。可惜冬妮娅没和保尔在一起,不然我会更喜欢她。”

    “也没什么遗憾的,冬妮娅和保尔在一起可能不一定很幸福。”

    “同学,你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我们接着聊。”

    “大家好,我是初一十四班的学生赵……”

    “我还没有最喜欢的书,因为读得书还不算太多。最近我读的是契诃夫的小说,感觉《带阁楼的房子》和《主教》写得很好。”

    “契诃夫我也读过,《万卡》、《变色龙》,他好会写短篇小说呀。”那个女生接道。

    “你觉得《带阁楼的房子》好在哪里呢?”周老师问。

    “有诗意。”jiejie说着,又“肘击”了我一下,“好啦,该你了。”

    “大家好。”我站起来,大家都愣了一下,周老师朝我挥挥手说不用站,坐着说。

    刚刚大家都没站呀,你又走神了。jiejie没说什么,但她的目光告诉了我。

    “我是初一三班的柯佩韦。来文学社,是因为……因为她逼我来的。”我用脑袋让大家知道是谁做的好事。

    “不用怕,你可以走了。”周老师说。

    “不不不,我还是很乐意呆在这里的。”我连忙摇头,感觉玩笑开大也开错了,jiejie还瞪了我一眼,“我最喜欢的书是,是……《追忆似水年华》吧。”

    “啊?”jiejie的目光顿时换了。

    “嗯?佩韦同学读过这部小说吗?它有几卷呢?”

    “应该有六卷?不对,不对,是七卷!没错。”我想起来了,我和弦弦在书店一起数过,“我没有读完,太长了,只读了第一卷的第一章。第一卷好像是叫《在斯万家那边》?”

    “一点不错,七卷,第一卷就是《在斯万家那边》。”我觉得周老师是很赞许地点了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小说呢?是不是觉得提这部小说会显得很与众不同?”

    “也不是……我觉得它有点难懂,或者我也没太看懂。但是光是把作者写的东西朗读出来,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行走,沉到大海或者浓雾里一样。有的地方读过了以后还有点莫名其妙地想哭,或者想自己也赶紧去写点什么,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写。这个作者写的生活我没怎么经历过,但是读了以后,觉得自己有时候会有跟他一样的感受。”

    不知怎么回事,我讲了一大堆话。

    “非常好。我多说两句,《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普鲁斯特从小体弱多病,有严重的哮喘,因此非常敏感,受不了灯光、异味和声音。他甚至很难像我们今天这样坐在图书馆的小会议室里晒着太阳谈文学,而是整年整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去写《追忆似水年华》。其实这部作品的名字是意译的,直译的话是《寻找失去的时间》。小说开头就是主人公躺在黑暗的床上回忆童年,痛苦的作家想用写作找回往日的美好,以求战胜死亡与遗忘。”[2]

    “人真的能战胜死亡吗?”我问道。

    “你读完了这部作品就会明白的。”老师微笑着,“不过,不一定非得读完它。小说太长了。生活是丰富的,你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真的吗?可是时间过去了,还能留给我什么呢?也许只是一地散落的碎屑。

    “我的笔名是梅塞德斯(Mercedes),不过和汽车没什么关系,我只是喜欢这个名字。大家可以叫我梅梅。我最爱的作品是《小王子》,因为它的插画很好看……”

    后面的同学还在自我介绍,我的思绪飘到别的地方去了。

    [1]卡尔维诺: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19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纪50年代起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代表作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以及《看不见的城市》、《宇宙喜剧》等。他还搜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

    吉奥诺:让·吉奥诺(1895-1970),法国作家,龚古尔文学院院士。他的创作在继承了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受到卢梭回归自然思想和司汤达再现历史事件手法的影响,因而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吉奥诺早年的作品以“潘神三部曲”为代表,歌颂山川草木,描写朴素的农牧民,具有浪漫的抒情风格。二战后,他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作品偏重于客观记述,以“轻骑兵”史诗系列为代表。

    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海明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2]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普鲁斯特自幼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富有幻想,10岁时得哮喘病,拖累终生。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听过柏格森的哲学课,深受影响。在写作《让·桑德伊》和《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构思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9年获龚古尔文学奖。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逝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现的时光》(1927),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