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重磅运动休闲鞋 (第1/1页)
既然是一种功能性鞋子,那重点必然集中在两方面上: 一是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能让人穿上后脚感体验良好; 第二重要的就是外观设计了, 毕竟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材料不材料的,而是要求穿出去要好看,不能丑…… 在技术、材料这些方面,斋小果按照上一世运动鞋竞争白热化后看到的那些技术,先是把非牛顿流体材料经过重新改造,形成新的固体缓震材料,应用到鞋跟内部。 改造非牛顿流体材料,而不是直接使用,主要是因为非牛顿流体材料必须要答道足够的冲击才能体现出良好的缓震性, 直接用到鞋子上的效果就是,平时走路时缓震并不明显,反而还会有种踩屎感…… 只有换成从比较高的地方下落,比如争抢篮板时落地这种情况,非牛顿流体材料才会有更好的缓震效果。 而加入辅料将其固定成新的缓震材料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即便平时穿着,缓震性也非常好。 这说的是鞋跟部位,等到了前掌所需的性能又变了。 人们平时走路或跑起来时,后脚跟落地需要缓震,等脚跟离地,前掌要蹬地时,前掌就需要良好的回弹和推动感, 这跟脚跟部分的缓震需求甚至相反,所以前掌和后跟内的材料并不相同。 而他们在中底加入碳板材料,是为了利用碳板的韧性和刚度,一方面可以把后跟和前掌的缓震和回弹属性连成一体, 另一方面可以给前后两部分提供横向的抗扭属性。 其余像鞋跟内的硬体设计支撑脚踝和鞋面的包裹性都是基础要求,说完这些主要的功能属性,剩下就是外观设计了。 学校先是找到那些运动鞋大厂的设计师,不过人家有本职的设计工作,只能过来当个客座教授,相当于兼职。 不过重要的是学东西,全职兼职倒是其次。 尤其是斋小果直接摘取了这些知名运动鞋设计师身上的知识经验成功果实,然后分享给了自家学生们…… 在这样的助攻加持下,他们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分成几个设计小组,花费了大半个学期时间,设计出十几款鞋型外观和近百种色彩搭配方案。 最后,从中筛选出1款梯形鞋型,外形和厚重感偏老爹鞋样式,但鞋面和鞋底没有纯粹的老爹鞋那么繁复的层级堆叠和花哨的色彩搭配,而是层次十分简约,色彩搭配非常素雅,并无花哨。 鞋型定下后,配色方案最终选出了六种,3种男款配色,3种女款配色。 当然,还少不了专门为不差钱人群准备的限量版…… 鞋带方案也分成两种,普通系带式和旋钮绑缚式。 斋小果拿在手中正在端详的就是一款女版配色, 半透明鞋底像果冻一样,还能看到鞋根内部的水粉色缓震材料和中底里镶嵌的碳板, 整体观感非常好,绝没有材料、性能上诚意满满,唯独外观设计很丑很拉跨的败笔。 说到几款配色方案中的白色半透明、粉色半透明和蓝色半透明人字纹鞋大底时,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意见是: 推广的时候还是用“冰粉”这个词更好些。 毕竟他们想做的是国潮,而果冻一词本意指的是一种西方甜品, 一个特意查询过的男生说,不吹不黑,自家的冰粉其实历史更悠久,一直到今天,出去逛街的时候还能吃到呢。 虽然到底是叫果冻还是冰粉对鞋子本身没什么影响,不过营销部门的人表示,既然要做国潮,那就得考虑一部分消费者的感情不是? 那就得尽量让消费者们听着舒服。 鞋子样品除了发给本校老师和学生们上脚体验之外,还发给了一些专门给运动鞋做测评的自媒体。 发的时候还把这款鞋的材料样品、鞋子各部分拆解开的版本一并给人家寄了过去,方便人家做测评的时候直接拿给观众们看效果。 他们自己这边也拍了鞋子从设计到诞生的片子,比如里面有改造非牛顿流体材料时,在实验室用小钢球从高处下落,实验材料缓震属性的这些素材。 这一世还没有把非牛顿流体、碳板等材料应用到量产休闲运动鞋的先例,他们这款鞋子可以说是破天荒的独一份, 这要是放在外国运动鞋大牌身上,不把头批新品的价格顶到1299元甚至1599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策略自然是趁着新品、新技术刚上市阶段,先让价格上探一波, 首先肯定是为了多赚钱, 二是能测试一下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度, 然后还能顺便塑造一下自家品牌高端、昂贵的品牌形象,让人有种穿了他们家的鞋出去倍儿有面子的感觉…… 大不了事后再打折降价呗,还是可以赚到几百元价格区间那部分消费者的钱…… 然而,斋小果却并不准备这么干,跟洞洞鞋策略一样,他坚持只将限量版定价到千元以上,而将普通版本定价在599元! 旋钮快速绑缚系统成本更高些,定价在669元。 这个价格的前提还得看销量能否把韩震材料和碳板材料这些研发、制造成本摊薄…… 事实上,因为最开始就有研制方向,所以这款鞋子出货量只要上了20万双,那么平摊到每双鞋子中的缓震材料,算上研发在内的总成本就会低于100夏元, 碳板材料也差不多。 其他的鞋底、鞋面织物、粘合剂等材料,加上工厂制造费用等成本林林总总加起来,平均到一双上的成本需要100元。 但是还有店面租金、营销之类的费用呢,起码要200元,这还是在斋小果和联大自带流量不用玩命四处做广告的加成下才这么低的…… 否则的话,去看看其它品牌,甚至有很多产品营销费用才是大头…… 最终,这些成本加起来差不多就要一双鞋子占去500元, 所以定价599元几乎就是个成本加上一小部分利润的价格,比起那些运动大牌动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的品牌溢价要良心的多,绝不是那种打着国潮名号实则质量、品质、诚意都不够,纯粹为了收割一波的cao作。 斋小果想的是,先让人们把这款鞋穿到脚上,享受到它的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他并不担心上一世类似小米手机后期遇到的那种,因为自身一直以来“性价比”定位,导致人们认为它就应该便宜不应该往贵了卖的矛盾。 斋小果认为,得等自己有了类似芯片那种技术垄断型产品,全世界独一份爱买买不买滚的水平后,才有资格出去割韭菜…… 而且割谁还得分对象,肯定不能劫贫济富,或者在外国卖的比本国更便宜、更良心不是? 未完待续…… 作者的话: “感谢之前‘邪眼’、‘钻一原楠楠’、‘梦空零’和‘浅笑心柔’等几位同学的推荐票,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