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茅山初期的不幸 (第2/2页)
这个事情会牵扯到多少人,还是不要将菁菁牵扯其中比较好。 “师傅...” 菁菁有些不高兴,显然一休的回答让她不满意。 “好了,菁菁,你去帮师傅将药架子上那个红色的药瓶拿来!” 一休大师指着架子上的瓷瓶说道。 “嗯!” 菁菁看了一休大师一会,才转身朝着药架子走去,替一休拿那瓶红色的瓷瓶。 “菁菁,为师也为了你好,这个事情牵扯的东西太多,知道的越少越好!” 一休心中想到。 其实,他在推算柳玄鹄命格的时候,发现了柳玄鹄的命格之中隐隐还隐藏着一个可怕的存在,但这话他无法说出口,不然定会死于非命。 刚才他只是隐隐察觉到一丝的信息,就成了这样的样子。 改变他命格的那人固然可怕,但与柳玄鹄命格之中隐藏的那位相比,简直就是个弟弟。 因此,一休才不想让菁菁知道。 “师傅,给!” 菁菁将手中的红色瓷瓶递到一休大师的手中,心中却想着一会定然要找四目问个清楚。 虽然师傅口中说这个事情与四目没有关系,但刚才只有师傅跟四目两人存在,即使跟他没有关系,也绝对的知道整个事情的经过。 “嗯!” 接过瓷瓶,打开瓶塞从中带出了一颗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丹药,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咽了下去。 过来一会,一休大师的脸色明显有所好转,变得有些红润,显然是药效起了作用。 “师傅,我扶你去休息吧!” 菁菁说道。 “嗯!” 一休大师点头。 ———————————————— 四目,卧室! 一张桌子,两个凳子,桌子上放着一个茶壶和四个杯子,应该是四目平常用来喝茶的。 桌子左边,是一个竹子打造的衣柜,柜门开着,里面挂着几件黄色的道袍和粗布麻衣,因为洗过太多次导致颜色有些发白。 衣柜旁边则是有张竹子打造的床铺,上面铺着灰色的被褥,整理的还算整洁,床头放着一个木头做的枕木,约有十厘米的高度。 整体而言,四目休息的地方要比家乐住的地方强上不少,这或许是因为四目常年在外行走,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比较少,才会这样。 看着四目休息的床铺,柳玄鹄心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异样,若是他没有猜错,四目那个装有金子的宝箱就在这个床铺下面放着。 要不要趁着四目不在,拿出来看看? 想了一下,柳玄鹄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对于四目那点钱财他还真的没有看上,只不过是想恶搞一下四目而已。 可想到四目为了他命格的事情,不停的在思考着如何解决之法,柳玄鹄觉得若是自己真的捉弄四目就太不是个东西了! 况且,四目即将传授他茅山修炼之法,又是他的恩师! 哪有徒弟戏弄师傅的道理! 再者,柳玄鹄出身河东柳氏。 柳氏虽然在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已经没有人在朝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柳玄鹄这次赴京赶考,柳复之可是给了他不少银票,随便拿出一张都比四目小金库多。 当然了,那些银票在这个世界是无法使用了。 嘎吱! 就在柳玄鹄思绪如飞的时候,四目打开房门走了进来,看到站在桌子旁边的柳玄鹄,问道:“玄鹄,怎么不找地方做,站着干嘛?” “哈哈,没用,刚才在想事情!” 柳玄鹄打了一个哈哈,随手将身旁的一个凳子从桌子下面抽出,坐了上去。 “嗯!” 四目点了点头,径直的走到衣柜前,微微迟疑一下身后将上面挂着的衣服推到一旁,用手在柜子后面的板子上轻微敲了三次,一道暗格出现。 在柳玄鹄惊讶的目光中,四目从暗格之中拿出一个陈旧的盒子,约有二十厘米见方那么大小,不知道里面装着的是什么? 四目转身,看到柳玄鹄面色上的好奇,微微一笑,慢慢的走到柳玄鹄身旁的桌子旁坐下,将手中的盒子放在了桌上。 “玄鹄,你虽然没有正式拜我为师,但你我其实已经早有师徒之名,这点你应该知道!” 见柳玄鹄点头,四目继续说道:“在传你修炼者之法前,我先跟你讲讲茅山派的来历。 茅山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 那时,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到茅山,经常在茅山之上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人称为茅山修道士。 直到,齐梁隐士陶弘景创立了道教茅山派,他们才被尊称为茅山祖师! 在当时,茅山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 后来在晋朝末年,华夏大地在经过五胡乱华后,道家基本上已经没落,完全被异域来的佛屠所佛化。 加上,南方梁武帝下诏合道事佛的诏令,以至于让茅山派那个被誉为“山中宰相”的著名人物陶弘景也不得不躲在深山修炼,以免被波及到。 为了能够保存茅山派的传承,他不得不在道馆两旁各修青坛和佛塔一座,以表两教双修,死后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殓,陪葬器物。 而到了齐文宣帝高洋的时候,更是崇信佛教,于天保六年(555年),更是下诏灭道兴佛,强迫道士削发为僧。 据《资治通鉴》记载,高洋下令境内穿黄衣的道士要么归俗为民,要么剃度为僧,并连杀四位茅山派著名的抗拒者。 自此之后,北齐境内再无道士踪迹......” 说道这里,四目语气变得有些呜咽,谁能想到茅山派初期会那么不容易,统治者都参与了消灭他们的道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