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阿嫣的谜底 (第2/2页)
她一个一个地翻过去,有些很快就能猜出来,有些大抵能推测出含义,但因为她京戏听得少,脑海中找不出对应的剧名。 珠帘之外,一个女子清冷孤寂的咏唱声传来——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冯嫣没有听戏,反而取来墨笔。 她将其中一壶花间醪的酒笺揭下,在桌上铺平,而后提着笔,伏案写字。 魏行贞望着冯嫣,一时看不清她在写什么。 “阿嫣写的字,似乎有些多了。”他轻声提示道,“这些谜题的谜底,大都只有两三个字而已。” “我知道。”冯嫣低声道,“我不是在写他们的谜底。” 魏行贞有些不解。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 冯嫣搁了笔,将酒笺捧在手中轻轻呵气。 等到纸上墨干,魏行贞看见她将酒笺对折,放进了手边一个拳头大小的锦盒之中——那是阿嫣今晚拿了一整晚的盒子。 魏行贞有些在意地望着它。 “听戏吧。”冯嫣将锦盒收好,放去一旁,笑着对魏行贞说道。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 戌时以后,两人离了暖熏阁,在洛水边散步。 这一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远天不断有烟火升上夜空,化作一簇一簇的星雨。 魏行贞原本有许多话想问,但他发现冯嫣一整晚似乎都在尝试着鼓起勇气——她显然有什么话要说,却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开口。 魏行贞默默等待着,生怕自己不恰当的开口会贸然打乱了冯嫣的阵脚。 黑暗中,冯嫣的脸微微发烫。 即便先前已经把该说的话反复想了千遍万遍,临了还是难以直言…… 但不论如何,今夜不能再拖延下去…… 一辆马车在经过冯嫣身旁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嫣儿?” 冯嫣一怔,抬起头就望见李氏的脸。 “娘……?” 李氏回头轻轻打了一下冯远道的手,“我就说我没看错嘛……我自己的女儿我能认错?” “哎呀。”冯远道搓搓手,“我不是说你看错了……” “那你不让我过来!” 魏行贞和冯嫣向着车中的二老行礼,一番寒暄过后,李氏问两人接下来还要到哪儿去,冯嫣摇了摇头——今夜该逛的街景,该听的乐音,已经都逛遍听遍了。 “那刚好啊,嫣儿上我们的车,和我们一道回去吧。”李氏轻声道。 冯嫣又摇了摇头。 “母亲稍等,我还有些话……要与行贞说。” 她拉着魏行贞的衣袖,走到近旁一颗挂满了许愿绸带的桂花树下。 魏行贞也突然觉得有些紧张起来。 “阿嫣……” “让我说吧。”冯嫣抬起头,望着魏行贞的眼睛,“这些天里我一直在想该如何开口……事到如今,我觉得我应该算是做好了与行贞谈及一些事的准备。” “什么事……?” 冯嫣低下头,将手中的锦盒递出,“但这对你而言,会不会太突然了呢……或许你也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要与我说些什么……” 魏行贞接过锦盒,刚要打开,便被冯嫣压住了手背。 “等我走了,再看吧。” 秋日的夜风里,魏行贞满心疑惑地送别了冯嫣与岳父岳母的马车,他再次走到桥头的一处花灯之下,三下五除二地将锦盒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一只木雕的狐狸先掉进了他的掌心。 想起冯嫣今晚的种种欲言又止,魏行贞心中突然浮现出某种糟糕的预感。 锦盒的边沿,有一张字条。 那应该就是冯嫣在暖熏阁的时候留下的了吧…… 他迅速将字条展开。 魏行贞扫了一眼,觉得脑中嗡地一声炸响,身上的每一根寒毛霎时间都竖了起来。 灯火下,冯嫣的酒笺上写着一行清隽的小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