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南美洲_第139章 谈判成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谈判成功 (第1/2页)

    一连三天下来,范世琦他们只觉得看的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即便这样普鲁士人还说没有看完。这一切对于来自农业国的范世琦等人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爆炸。

    回到住处,“范大人,我们可得把这么多好东西运回世子那边。”

    “就算花费再多的钱财也要拿下来!”孙欣顿了顿接着说道。

    “吉庆,你说说你怎么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范世琦觉得这个时候该问问专业的人,虽然这个专业人员也是个二把刀。

    “范大人,孙司长。依我看来想把这么多好东西弄回去是不太可能的。

    先不论普鲁士人给不给,就算给,我们有那么多产业工人吗,有那么多人口市场消化吗,你俩想一想我们只有不到20万的人口呀!”

    范世琦默不做声,孙欣还有点不甘心小声地嘀咕:“世子说了会移民的,我们的人口会变多的!”

    “行了维悦!”范世琦制止了孙欣的嘀咕,他明白财帛动人心,但是你没有实力可拿不到财帛!

    “吉庆啊,那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吧。”

    “范大人,您真的听我的?”宋吉庆还是第一次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拿决定,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

    “只要你说的在理,我们就听你的。以后出了事情我替你担着!”范世琦拍拍自己胸脯,以示对宋吉庆的鼓励。

    “好!那我就说了。”宋吉庆拿起自己三四天来做的笔记说到:“钢铁厂我们可以不用太大,毕竟人口较少吸纳不了太多产能。

    我看了那个转炉和平炉后我认为以后的世界必然是转炉为辅,平炉为主的炼钢格局。

    所以我建议先吸收贝塞麦法炼钢,西门子马丁法可以慢慢来,我们先搞到手一套设备就好。

    说起来这也是无奈之举,贝塞麦法炼钢作为已经畅销世界的方法我们付出的代价必然较少,而西门子马丁法确实个新兴的正在不断完善的方法,普鲁士人未必会给我们。”

    事实上宋吉庆忽略了一个问题,贝塞麦法练出的钢铁有些出现发脆问题。这也是一个贝塞麦法的一个巨大缺陷。

    不过这倒不是宋吉庆故意或是大意忽略掉的,而是因为了解的时间过短,而普鲁士人的厂子工人比较熟练所以这问题被隐瞒了下来!

    不过当宋吉庆带着机器回到国内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好在李念之并没有怪罪他。

    咳咳→_→这是后话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接下来再讲,容我卖个关子。

    不过抛开这个问题,宋吉庆分析的确实正确。

    范世琦与孙欣也是频频点头,“吉庆分析的不错,我们此时就先易后难,先掌握贝塞麦法,在掌握西门子马丁法!”

    “我听说克虏伯厂子还有一种坩埚法制作炮钢,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学习?”

    宋吉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可是克虏伯啊!友谊军中不少火炮都是克虏伯生产的。(从安东尼奥那里购买的)

    “范大人,我们友谊军中的克虏伯火炮质量如何您也看到了,这么好的火炮炮钢制作我们怎么不能够得到呢?”宋吉庆继续劝道。

    “那么吉庆你也说了,好的东西他们未必会给。我们这么明白白的去要怎么可能要得到啊。”巴泽尔说了一句话,泼了宋吉庆一身冷水。

    宋吉庆冷静下来了,是啊,该怎么办呢?

    “诶嘿,我有一个主意。”孙欣神秘一笑说到:“我们不一定非得全部买下,也可以用西洋人的手段嘛!

    比如合资建厂!”这句话一出让范世琦等人如梦初醒。

    “呵呵,既然如此我们就提出合资建厂。我们出51%的股份,对方出49%的资本也可以用机器,技术换。

    除此以外,我们承诺普鲁士从这家工厂进口钢材以及军火我们给予对方九二折优惠,数量巨大可以下调到八五折!

    你们看怎么样?”

    “我看可以,你们不知道西洋人的世界资本的力量可是很大的!用我们华夏的话来说就是有钱可使鬼推磨。

    所以我想我们让出了这些利润普鲁士的资本家必然会同意的。”

    ……

    “威尔伯爵,我们友谊军决定采购一个钢铁厂:以贝塞麦法为主,西门子马丁法为辅,一个军民两用造船厂:……”

    威尔看着范世琦一本正经的念着,不由得眼神在霍夫曼与宋吉庆二人身上来回转。

    到底是宋吉庆有很强的实力能够在三四天的时间里理清友谊军最需要的是什么?还是普鲁士出了霍夫曼这个大jianian细,他把我们的意图泄露出去?

    原来范世琦念的内容虽然略多于威尔要给的数量,但也不是不可以谈。威尔很是惊奇这一点,最终他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霍夫曼。

    这个时候霍夫曼也发觉了不对劲,对上威尔的目光一脸无辜的表情。

    发生了什么事?我做了什么?你为啥看着我?此时的霍夫曼一脸茫然。

    “哼!我可要到首相面前告你一状!”威尔暗暗的想到。

    就这样无辜的霍夫曼成了替罪羔羊。不过在这样的年代里说一群从未接触过大工业的东方人在一周时间里理清自己需要的事物。

    恐怕这样的事情放在任何一个西洋人身上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友谊军依旧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