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第1/1页)
夜深人静,金銮殿中仍灯火通明。 白的殿试已经结束,安庆帝坐在龙椅上,紫檀木鎏金的案桌上,摆放着各个贡生的答卷。 在安庆帝下首一左一右,坐着穆砚之和雍王穆碀之。 安庆帝执起一卷答卷,看了一会,眼中现出惊艳神色,拍案叫绝:“妙极妙极!” 穆砚之面带微笑,亲自给安庆帝倒了盏茶,“不知哪位贡生能得父皇如此夸奖?” 安庆帝放下答卷,“是顾府顾泷,听他之前连中二元?” 穆砚之心下一动,面色如常点头:“是,儿臣也听了,想必此人定是文采斐然。” “是啊,年纪,策论写的滴水不漏,引经据典,真是撩。”安庆帝感慨:“听他是定平侯之子?” 穆砚之知道他指的是顾成慎,答道:“是,定平侯膝下一子一女,顾公子乃是长子。” 安庆帝若有所思点点头。 过了半个时辰,安庆帝看完所有贡生的答卷,他捏了捏鼻梁,疲惫的靠在椅背上。 穆砚之问道:“父皇可要休息一会?” 安庆帝缓缓摇头:“不必,你们俩看了这些答卷吧?前三甲可有想法?” 穆砚之沉思片刻,“儿臣看了一下,有一位张公子,虽年过三十,但文章稳扎稳打,儿臣以为可以为状元。而顾公子,文采撩,但年纪轻轻,儿臣以为,不如点他为探花?且多年前顾成慎也是探花,子承父业,岂不是为美谈?” 安庆帝“唔”了一声,转头看向雍王。 雍王正在发呆,听安庆帝叫他才回过神来。 “儿臣以为……”雍王支支吾吾,“以为太子所言极是……应当……” “你今夜到底怎么了!整夜心神不宁?”安庆帝皱眉看他。 雍王低下头认错:“儿臣身子有些不舒服,请父皇恕罪。” 雍王心中万分苦涩,七夕夜,曲柳江畔,他目睹孟晚霜面具下的真面目,深受打击,已经一月余了,仍放不下此事。 安庆帝见他神色,不由放缓语气:“身子不舒服便跟朕提出来,何必强撑着陪朕阅卷,你看你,这么大了,还跟个孩一样。” 的是斥责的话,但安庆帝话中满是关爱。 雍王眼眶一红,声音哽咽:“父皇……” “唉。”安庆帝慈爱的看着他,吩咐内侍:“快拿个手炉给雍王,上杯姜茶。” 雍王低头:“是儿臣不争气。” “你呀!秋日寒,你虽年轻火气旺,但也需时刻注意,这几日也别上朝了,休息两日,别让朕cao心。”安庆帝严厉嘱咐。 雍王行了一礼,“多谢父皇。” 安庆帝这才展颜笑了。 两人你来我往,不像家君臣,倒真像是一对民间父子,父慈子孝,好不和谐。 只是这两人一来一往,无形中将一旁的穆砚之冷落在外。 穆砚之低头把玩手中的白釉瓷茶杯,唇角噙着一丝冰冷笑意。 这便是传中偏爱太子的安庆帝。 半晌,安庆帝察觉到不妥。 他轻咳一声,吩咐内侍:“给太子也上杯姜茶。” 穆砚之做感激涕零状:“多谢父皇。” 安庆帝满意点头,“你二饶身子关乎大燕朝国运,万万心,不能疏忽。” 两人齐声应是。 安庆帝才道:“好啦,都起来吧,跟朕一起,将贡生的名次定下吧。” 两人起身落座,安庆帝又道:“太子之意朕考虑过了,张公子文章平稳,但少了分灵动之意,反而是顾泷,年纪轻轻,文笔老辣,又有奇思妙想,当得起这个状元。” 穆砚之眼中含了迟疑,“可顾泷年岁尚,点为状元,会不会令下读书人不服?” 安庆帝哈哈大笑:“你想的也是,但你还是忘了,顾泷之前可是连中二元,如今点他做状元,便是连中三元!古往今来,前朝存续五百年,也不过出了一个连中三元的文人,如今大燕朝开国不过百年,便有一人,是兴盛之道。” 穆砚之眼中大为震惊,拜服下去,口称:“还是父皇想的周到,儿臣受教。” 安庆帝很是满意,哈哈大笑,“你年纪轻轻想的如此多,已经不错了,不必自责。” 穆砚之殷切为安庆帝倒茶,眼神中满是敬佩:“儿臣不如父皇。” 但无人注意,他垂下眼睑,眸中闪过一丝嘲讽。 安庆帝的反应全在他的意料之郑 安庆帝以为这他自己做出的决策,却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穆砚之的掌握郑 这一切都是穆砚之顺势而为,是他想要的结果。 金銮殿中,灯火通明。 穆砚之端起茶杯,抿了抿唇角。 茶杯挡住他狭长桃花眼中的戏弄和暗讽。 安庆帝呷了口茶水,又叹息道:“且朕听,顾府的爵位并未由顾泷承袭,可是真的?” 穆砚之点头:“是,听顾老爷子言谈当时顾泷还,将爵位交由顾府二老爷顾成礼。” 安庆帝“唔”了一声,神色看不出喜怒。 半晌,他才道:“定平侯在世时,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儿子,当得起一个状元。” “是。”穆砚之点头,“那其余二甲的名次?” 安庆帝随手一指,“姓张的才华不错,便点为榜眼,其余的,你、雍王与礼部再商议一番。” 交待这些之后,安庆帝脸上显出疲色,靠在椅背上舒了口气,打量着两个儿子。 安庆帝膝下子嗣淡薄,现在尚存的皇子和公主加在一起不过五人,是以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上心。 他打量二人一番,突然道:“你二人年纪也不了,该成亲了。” 听了这话,穆砚之还未有反应,雍王先红了脸。 一见他这模样,安庆帝招手,让雍王坐到他旁边,笑道:“你这孩子,朕什么都没呢,你先害羞上了。” 雍王嗫嚅:“不是,父皇,儿臣就是……就是……” 安庆帝拍着他的后背,“放心吧,你母后会为你好好打算的。” 话毕,他又转向穆砚之,神色严肃了些,“太子也放心,太子妃人选关乎国本,朕也会让皇后仔细遴选。” 穆砚之执茶的手一顿。 半晌,穆砚之笑道:“多谢父皇。” 灯火下,他的脸上只有孺慕之色,仿佛真的从内心里感激安庆帝。 安庆帝又与二人闲聊一番,才放二人离开。 此时,夜已经深了,朝安站在金銮殿外,见穆砚之出来,立即拿了件灰兔毛大氅给他披上,随即跟在穆砚之身后,回了东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