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对笔迹 (第1/1页)
,谋春 一天的查访奔波,让万宁本就虚弱的身体感到格外疲惫。 但想到今日发现的那具女尸,愤怒让她觉得精神尚佳,余勇可贾。 这等手段凶残到灭绝人性的凶徒,她不亲手擒到她,盛怒难消。 府里的名册都没有查找到万宁想要找到的那个人,她之所以会怀疑是岑府里的人,一是因为芙蕖被赶出府之前能够与她有交集的,只可能是府里的人;二是因为画颜香粉铺子的订单上,那个签名“祝阿信”,让她想起了祝mama,她在思考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这人是祝mama的亲戚,先是喜欢芙蕖,后来因为祝mama的死,芙蕖的背叛又恨上了芙蕖,毕竟由爱生恨而杀人的案子不少。 但查到现在,万宁又担心这人签的是假名,就像订单上她认识的那个人一样,签的是假名,若不是字迹熟悉,她怎么可能会知道是他。 字迹!对,字迹!万宁忽然想到了。 京城岑府旧宅毕竟太远,那里头的名单她是不可能去查找了,但字迹她可以比对呀。 想到这个主意,万宁长睫一抬,眼眸发亮。她唤来老管事,如此如此吩咐一通。 老管事点头去办。 过了良久,老管事拿了几张写了字的纸过来。 万宁接过一一翻看。 其中一张阔帘白皮纸上写得字,笔墨运用畅快,笔势雄健,一看就是时常练笔之人所书。 “这是衣鱼写的。”老管事说道。 万宁找出含有“祝”、“阿”、“信”三个字的那几句诗: “祝史辞正,人神庆叶。”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杖藜出北郭,山阿延馀晖。” 仔细对了对,万宁将这张纸放了下来。 然后又取了下一张,看过后放下。 “这张是谁写的?”万宁拿着一张硬黄纸,问老管事。 “这是阿未写的。”老管事看了一眼,说道。 万宁看着上面狗爬似的字,一脸愕然。 这岑平身边的书童,写得字就这鬼模样。 “阿未的手半年前受了伤,右手难以握笔,这是左手写的。”老管事看出了万宁脸上的诧异,主动解释道。 万宁明白了,放下这张纸,又查看了其余的几张。 最后都默默放到了一边。 老管事见她面上淡淡,看不出喜怒,暗想是不是没找到她想要的,便开口说道:“这些都是您点了名的下人们写的。除了五姑娘身边的小红不识字,不会写,其他人不管写的好赖,都让他们抄了一遍姑娘您让抄的诗。 不知姑娘可是不满意?要不要再让他们重新抄写一遍?”老管家虽然这样建议,但想到衣田、竺葵咬着牙,哆嗦着手费力抄写半天的苦哈样,还有阿未右手不能用,只能拿个左手一笔一划慢慢来的无奈眼神,他顿时替他们累得慌。 这四姑娘也不知咋了,竟让他们这些下人抄起了诗,还好没让他老头子抄,不然他这昏花的老眼怕是眼珠子都要掉到纸上。 万宁摇摇头道:“不必了,有劳老丈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关于我让你寻找祝阿信之事,还请不要张扬。” 老管事连连说是,并回禀说也叮嘱过几位帮忙翻名册的婆子,女使,不要随意说出去。 万宁点头称赞,表示很满意老管事的严谨。 老管事得了赞,自然是高高兴兴的退下了。 “雀尾,取我的斗篷来。”万宁待众人散去,忽然对雀尾说道。 雀尾面色不变,语气却有些惊讶:“姑娘要出去?” “嗯,我要去府衙。”万宁说道。 “这么晚了,姑娘还是别去了,你身子还没好。”雀尾劝道。 万宁一边伸手将那些抄了诗句的纸张折好收好,一边说道:“我没事,府衙那边应该还在忙碌。父亲、沧岄姑姑、云郎君都未回来,我想去看看沧岄姑姑有没有新的发现。” 雀尾知万宁性子倔强,她若认准了,你也劝不住,便赶紧取了斗篷,又找人装了手炉让姑娘捂着手,这才陪着她去了府衙。 此时夜已深。 府衙那边灯火通明,岑平、沧岄、云千春三人正在那讨论案情。 忽然看到万宁深夜过来,都吃了一惊。 “宁儿,这么晚了,你怎么还过来?”岑平起身迎了上去,看到万宁面色尚佳,心里才稍稍安定。 沧岄也起身过来,伸手探了探万宁手上的小手炉,温度尚可。可她还是怕万宁冻着,冲着外头当差的衙役喊道:“给四姑娘的手炉换些热炭来。” 衙差赶紧去办。 “这手炉是离府时刚装的,很暖和,不必换。”万宁连忙阻拦道。 沧岄却没有回应,拉着她坐到离暖炉最近的位置。 沧岄性子清冷,唯独对自己有这些暖举,万宁说不感动是假的。 只是她不敢随意接受别人的好意,只能默默垂下脑袋掩去脸上的动容之色。 “这是刚煮好的红枣汤,四姑娘喝点暖暖身子。”云千春在岑平和沧岄都忙着迎接关顾万宁时,悄然吩咐下人将煮好的红枣汤又端了一碗上来。 此时,恰到好处地端到了万宁面前。 “对,对,这汤是府衙后院煮的,宁儿你先喝点暖暖身子。”岑平看了云千春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沧岄为什么对万宁如此上心,他自然明白,可云千春对万宁也这般上心,他就有些顾虑了。 万宁抬起头,对围着她的三人报以甜甜一笑,然后端起红枣汤喝了一大口,才说道:“很好喝。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冷了,父亲、沧岄姑姑、云郎君,你们还请先坐下。” “好,好,都坐下吧。”岑平见万宁脸色渐渐红润,很是开心,再见他们三个这样围着她略显尴尬,便挥挥手,先行回到了首位上。 沧岄坐在了万宁身边的位置,云千春则坐到了万宁对面。 不一会儿,去取炭火的衙差用陶土盆子装了烧红的炭火过来,雀尾拿着手炉,将里头烧烬的炭倒了,换上新烧红的。 等手炉装好,衙差退去,厅堂内的四人这才开始说起了案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