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色2003_第286章 半导体行业布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6章 半导体行业布局 (第1/1页)

    实业就是这样。

    都知道实业兴国,可实业,哪那么好做?

    远的不说,就说这次美股晃荡一圈的战果,做实业,十年都未必能赚回来。

    可话又说回来,这些事情,终究得有人去做,不是么?

    所以,慢点就慢点吧!

    慢点也没事,说句不好听的,想吃顿好的,还得花功夫准备,花时间烹制呢!

    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至于赚钱……

    那肯定是不如在资本市场给资本讲故事,做庄家的。

    甚至可能根本就不赚钱。

    比如航空公司,赚钱吗?

    大概率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主要还是为了方便,为了带动一些东西,用来当配套。

    即便是赚,那也十分有限,因为成本摆在那里,又是飞机又是机场的,回本都得猴年马月。

    但是,赢得的社会地位,尊重,认同感,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价值,又远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衡量。

    ……

    转天,陈远来到公司。

    七海渔业还早。

    这是没办法的事,再怎么样,得等船造好,要不然弄点小破船出去,只能是丢集团公司的人。

    但半导体,却是可以先开始了。

    不是晶圆厂,也不是生产线。

    晶圆厂,和生产线,要等到NEC的人过来,然后开始谈。

    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挖三星的人,挖台积电的人,挖其它有加工制造业务的大厂的人。

    这是之前没做的。

    之前做的,挖人也好,收购也罢,都是从设计层面。

    因为当时对设计的需求比较迫切,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切入加工制造领域。

    现在却是可以开始了。

    这个事,还是那句话,我可以不成功,但你别想好,我就是亏钱,也得挖你墙角,拖你后腿。

    然后,要找人,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团队。

    这是必须的。

    组建团队,先学习,当学徒,努力消化引进的技术,同时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等到队伍培养起来了,再自力更生,这条路线,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是绝对可行的路线。

    反而那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拿来主义,买办思维,到头来,注定一场空。

    这一点,也经过了历史的验证。

    同样的道理,芯片设计层面,也要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这样才能真正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这些事,挖人好办,直接委托国际猎头,拿钱去砸。

    砸不动本人,砸身边的人,总能挖出人来。

    组建团队,则要麻烦一些,因为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实在稀缺。

    制造还好,虽然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可单纯的使用,加工制造,有人。

    这一块,可以跟华虹那边商量一下,借一批人过来,怎么说也是很有分量的大股东。

    然后,引进NEC的技术,说不得要让NEC派点人过来,当“老师”。

    可芯片设计,这一块,实在是太薄弱了,想找人都不知道从哪里找。

    如若不然,菊厂海思都成立两年了,为什么十多年后才亮相,而且拿出来的东西,不算顶级?

    好在这事也不是特别着急。

    设计这一块,就目前的能力来说,应该是过剩的。

    尤其追加了资金,新的收购计划展开的情况下,只要顺利拿下那些知名的设计公司,那么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用担心设计能力不足。

    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慢慢培养。

    至于怎么培养,也早就想好了,很简单,让离岸公司控制的设计公司,来国内开实验室。

    这是国外常用的策略。

    微软有微软中国实验室。

    摩托罗拉有摩托罗拉中国实验室。

    固然这些实验室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拓国内市场,同时低成本的使用国内的研发力量,往往不会带来很高级的技术。

    但是,并不那么绝对。

    因为他是老板。

    作为老板,他有权利,也有足够的理由,把重心放在国内这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

    他不需要把所有人都派遣过来。

    他只需要做出决策,在国内打造几个实验室,或者设计中心,然后派一批优秀的设计人员过来即可。

    又或者,制定一种常态的机制,让国外的设计人员轮着过来,同时,让这边的员工走出去交流。

    具体实施的话,就是把实验室,或者设计中心,建设在一些重点高校附近,同时跟高校展开合作。

    这样一来,整盘棋就活了,拥有属于自己的芯片设计力量,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这个时间不会特别长,绝对比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要快很多。

    这也是这一天最主要的工作。

    挖人的事,一个电话吩咐下去就行了,自然有人去办。

    生产制造团队,华虹那边也给面子,打电话沟通了一下,很爽快便同意派抽调一支队伍过来,帮助进行晶圆厂和生产线的建设。

    至于NEC,这个没什么好说,作为技术被引进方,派遣技术人员,那是分内之事。

    这样自己再招一批人,组建一个团队,跟着学,慢慢也就起来了。

    独独实验室和设计中心,很是废了一番功夫。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高校选择,投资额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国外反而好办。

    三个设计公司,三个方案,到时候做出来的芯片,都是供国内的。

    换句话说,明面上,这三家公司,主攻的就是国内市场。

    这样的情况下,天然有过来建实验室或者设计中心的理由,别说只是派人来,总部搬过来都不过分。

    而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三个实验室,四个设计中心。

    对着高校来的。

    其中最重量级的设计中心,准备落在市里。

    这也是当初就承诺过的。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市里,其次是长大。

    剩下的,对应的高校档次就比较高了,坐落的地方,重庆,哈尔滨,西安等等。

    固然也不算最好,但是,可靠,不用太担心最后培养的人都跑了。

    投资方面,这个暂时没想法。

    主要是不了解,不好妄下决断。

    但是有一点,钱绝对不是问题!

    一亿也好,十亿也罢,别的没有,就有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