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细雨连绵 (第1/2页)
关于这些议论,聂嗣只是默默记在心里,目光望着已经消失在雨幕中的贾璠。 “少君。” 廊外,一名灰衣中年人躬身而侍,双手捧着雨伞。雨虽渐小,灰衣中年人却仍然淋了一身雨。 “为何不持伞遮雨?”聂嗣看着奢奴。 “少君未用,奴婢不敢。” 聂嗣眼眸轻动。 “奢奴,日后若是下雨,可多备一把伞,莫要淋雨伤了身子。” “奴婢记住了。” 奢奴为聂嗣撑着伞,主仆走入雨幕中。 泥泞星星点点的在白色曲裾下摆绽放。 聂嗣自己并不是南乡郡丹水人,他只是来丹水书院求学。聂氏在丹水购置了一座宅院,用以给他歇息。 “驾!” 奢奴马鞭抽在马儿身上,马蹄溅起水珠,马车奔入丹水城。 纤细的手指掀开车帘一角,外面是飞逝而过的混乱街道。 连月的大雨,让丹水百姓民怨四起。由于丹水是雍州到东南荆州的必经之路,以往之时,这条路上有络绎不绝的商贾旅人,丹水的热闹也自有一番景象。 可惜连月大雨,道路难行,近来丹水快成了‘泽城’,自然是没有什么商贾旅人走丹水了。 聂氏购置的宅院位于城西北,三进院落。 绕过外宅影壁便是宅门,进入宅门是前院,穿过垂花门是中院。走过听房,入目即是正院四方游廊,正院左右两边是东西厢房。正房则正对着正院大门,其侧则是耳房。正房的后面还有一处园子,里面挖了一口池塘,养着甲鱼。 聂嗣走在游廊中,奢奴在其身后招呼吩咐一群奴婢事宜。 步入正房,聂嗣褪下身上湿衣,换上干衣,洗了把脸,跪坐下来,喝了口热水,靠在凭几上舒了口气。 他实在不喜这种阴雨天。 奢奴走过来,弓着身子,奉上帛书。 “少君,这是女君送来的。” 闻言,聂嗣看了一眼帛书,旋即伸手接过来观看。 帛书上面的内容是家信,写信之人是他的母亲。信中所说无非是关心他的求学情况,尤其再三叮嘱他不可无节制饮酒。 看完后,聂嗣让奢奴取来绢帛,提笔写了回信,旋即交由奴婢,让人送回去。 “奢奴,今日在书院之事你可看见了?” “少君所言,可是丹水贾氏赘婿之事。” “那人名叫贾璠,至于是不是赘婿我就不清楚了。”聂嗣道。 奢奴道:“那就没错了,那贾璠正是丹水贾氏赘婿。” “细说。” “唯。” 奢奴整理措辞,缓缓道来自己所知道的消息。 丹水贾氏乃是当地豪强大族,至当代主君,家中唯有一位嫡女,为继后嗣,便招赘了贾璠。 说起来贾璠先前的家世也是不俗,乃是丹水地方贵庭,只可惜那是之前了。 传闻贾璠之父得罪了义阳王,一朝祸至,家道败落,贾璠也成了贾氏的赘婿,连姓也改了。 若是如此,倒也罢了,还不至于贾璠那般崩溃。据奢奴从书院同席的家中奴婢口中得知,贾璠之妇,在丹水是出了名的荡浪。其私下里蓄养了多位男倡,不久前恰巧被贾璠撞破了‘好事’,一朝事发,人尽皆知。 现在,外面疯传,贾璠之子,乃是贾璠之妇与男倡所生。 说至此处,奢奴脸色古怪道:“据奴婢打听到的消息来看,那贾妇甚至对贾君言道:孩儿长得略有相像便可以了,你一个赘婿还想要什么尊严,人有时候糊涂点好,不要太明白太清楚,你要坦然面对,不是便不是,就当作是一场梦罢。若你是真心相待,自会将孩子视如己出。” 闻言,聂嗣张了张嘴,眨眨眼。 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因为,赘婿的地位确实太低。 如此,聂嗣倒是能明白贾璠为何当众嚎啕大哭了。换成任何一个有脊梁骨的男人,恐怕都不想回去面对贾妇吧。 更何况,贾璠之前也是阔过的。 如此一来,流言蜚语与出身贵庭的清高相冲突。 合该崩溃啊。 “那贾氏主君便这般任由自家嫡女胡作非为,败坏门庭清誉?”聂嗣不可思议的问。 名声,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非常重要。 奢奴微微一笑,面露不屑。 “少君有所不知,那贾氏跟脚乃是商贾出身,虽历三代,于民间赚取些许名望,可说到底还是贱籍,其所作所为,自是难掩其拙劣本色。” “原来如此。”聂嗣若有所思。 奢奴道:“贾氏招赘那位贾君,只怕也是看中了贾君先前出身贵庭的关系。” 聂嗣看了一眼奢奴,并未说话。 须臾后,他方才言道:“倒是有意思。” 话语中,带着莫名的意味。 这倒是将奢奴吓了一跳,他以为自家少君这个‘有意思’是想要替那位贾璠出头,于是连忙劝道:“少君,这里不是华阳郡,切莫乱来。” “何意?”聂嗣疑惑的看着奢奴,他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并没有想做什么啊。 奢奴道:“少君,南乡郡归属荆州,主家鞭长莫及啊。若是少君想为那位贾君做些什么,怕是有些困难。” 闻言,聂嗣明白奢奴应该是误会他的意思了。 “你不必乱想,我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他与那位贾君非亲非故,又无旧交,怎么可能会去替其出头呢。他真的只是好奇而已。 奢奴松了口气,颔首道:“那就好,少君,奴婢先下去准备晚膳。” “去吧。” “唯。” 此时天色渐暗,奴婢进来添了几盏灯火。 案几上平坦着一卷竹简,上面所书乃是《文经》,其内容多是圣贤言论。可惜的是,所谓的‘圣贤’,聂嗣一个也没有听过。 这卷《文经》乃是拓本,是由他‘自己’抄写了族中的孤本,带出来学习的。 《文经》只是个概念,传闻其包含万象,涉及万千。由于竹简限制,聂嗣手中这卷记载的不过是万千之一罢了,而且由于竹简的篇幅限制,这里面的每个字都是浓缩的,需要他慢慢去理解意思。 他对学习并不抵触,正如无法纠正奢奴每次去迎接他,都不敢撑伞避雨一样。 他在学着去适应。 烛影蔓延在泛黄的竹简上,纤细的手指轻轻略过竹简上的字体,聂嗣口中缓缓呢喃记忆。 他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的学习方法只有一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个笨办法,可却是实用的。 青丝飘在脸侧,少年口中晦涩拗口的词句断断续续,来来回回读了数遍方才通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