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之南阳有隐居_十九 外御其侮阋于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九 外御其侮阋于墙 (第1/2页)

    “嗯,小子不错。”

    阿呆听得有人说话,便从打坐入定中脱出,慢慢睁开了眼,见太阳已微微东升,说道:“见过阿嫂。”黄月英的声音他这些年听得再熟悉不过。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点倒是很像阿亮。”黄月英满是赞许,笑眯眯地说,“哪天阿嫂做回主,当一回婆家,让阿亮给你提个亲如何?”

    阿呆刚从打坐凝神的归心静气中脱出,被她这么一说,心头一震,强忍住内心的喜悦,紧崩住脸庞不笑出来,摆手道:“阿嫂又要取笑我,阿祺还睡着呢,我先回屋了。”

    “别,”黄月英把手里的篮子递给阿呆,又说,“我那头还有个人要照顾呢,这些物什你给阿祺放好,最近这几日我也顾不得你了,还有两日你便要出发,赶紧回去梳洗一下,我在这等你,你这两日便吃住在这吧。”

    “什么?”阿呆睁大眼睛说道,“住在这?这怎么合适?”

    心想:“阿嫂原来这么开放的吗?!”

    “我说的是吃在屋子里,住在这院子里。想什么呢你,赶紧快去。你小子也会不正经了…”黄月英说罢对阿呆摆摆手,往自己厢房走去。

    阿呆瞧她眼中微有血丝,想来这几日陪着诸葛亮、还要照顾自己和阿祺,极是劳累,又知这阿嫂性子直爽,与她说些热络恩情的话,反而免不住又被她取笑,于是把篮子的菜放在藏窖里,便回屋去了。

    余下这两日,阿呆每日皆是早晨回屋梳洗更衣,然后便与阿祺一起在院子里聊天学习xue位,花得两日功夫,学了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四脉与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六经。

    剩下的任、督、带、冲四脉以及足三阴、足三阳等男女之间极不方便提及的xue位便略过不提,阿祺于那些隐晦的脉络本身也只一知半解,华佗先生也不便教会于她。两人只约定将来寻着经络图,再慢慢研习。

    阿呆学了四脉六经,都是作用于双手及双腿,每每运气提息,便觉得比之前要顺畅许多,手足的劲道也大了不少。

    第二日夜晚,两人又相依坐于檐下。

    白天诸葛亮已遣军士来通报,翌日辰时早食后,即于北门出发。此刻月夜已至,依依不舍。

    阿祺问:“十日后便会往回赶吗?”

    阿呆点了点头说:“按照孔明兄的计策,十日后到达豫州,便该骑马往回赶了。”他心想军机重大,刘备、诸葛亮连得一般文武都严加保密,此刻要是讲给阿祺听,也只是徒增她的担忧,就不再细说,随即侧眼看了看阿祺。

    只见月光下,清净秀丽的脸上,明亮的几滴泪珠划过。

    阿呆临行,又是第一次去做这样临敌的事,对于诸葛亮的计策自己心里也着实是不知所以然,更别提作为旁观者的阿祺。

    “赶紧啊,天赐良机!”内心仿佛两个人吵架一般,纠结了半天的阿呆的脑中突然冒出这样一句。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用左手搂住了她的肩膀,阿祺一惊,身子一软,就靠了他的胸前。阿呆闻着一阵淡淡的香味,心里难掩紧张。

    阿祺在他胸前也听见了心脏砰砰直跳。

    两人相顾无言,只静静地依偎,又过了一会,阿呆双手搭着阿祺的双肩,将她扶着坐起,认真地说道:“等我帮孔明兄打个大胜仗,我带你去找华佗先生好吗?如果我们能找得到的话。”

    阿祺双眼睁大,没想到此时此刻竟然会听到这样一句击中她内心最软弱之处的话,瞬间泪水涌满了眼眶,离别的伤感与流离的痛哭积压在一起宣泄出来,扑到了阿呆怀中,放声大哭。

    阿呆默默地抚着她的长发,只觉得什么汉室中兴、拯救社稷,都不如让眼前这个女子好好过下去来得更为重要。

    哭着一会,天色已晚,阿祺也累了,阿呆仍是让她回房休息,自己则在院子里又打坐守了一晚。

    翌日一早,军士便请阿呆前去军营会合,他小心翼翼地起身,将袍子解下,叠好放在檐下的台阶上,轻手轻脚地关上院门,再看了院子一眼,便即离去。

    来到军营,阿呆和众军士一同用过早食,和随行的另外二骑见过。

    那二人是一对兄弟,三十有几,差得两岁,皆是面孔黝黑,高大粗壮。哥哥叫王斌、字超胜,弟弟叫王礼、字子轩,均是常山人,随着赵云一同跟过公孙瓒、后又一起投的刘备。

    刘备见到阿呆,故意朗声说道:“小兄弟先前多次帮助刘某,今日护送华佗先生传人回北方,远行在即,备无以为赠,一些绵薄之礼还请小兄弟切勿推辞。”说罢,左右士卒牵来了一匹骏马,又递上一些五铢钱,一件黑色战袍。

    阿呆听了这些话,知道是刘备有意让众人知晓,但还是望了一眼诸葛亮,见他对自己点头,便即心安,躬身施礼拜谢刘备。

    刘备见阿呆接过缰绳,便请阿呆上鞍试骑。

    历来坐骑迎了新主都要试骑一番,因骑乘者的个性、体重、握缰的习惯都有差异,试骑可以看出坐骑和新主人是否契合。

    阿呆一下子犯了难:“我特么不会骑马啊…这么多人看着我,只能装个逼了…”

    他想到这里,再次向刘备拜了拜道:“玄德公在上,又赠在下临别之礼,岂可于玄德公面前越礼造次。”

    周遭众将校一看阿呆知礼通情,都暗暗称赞。唯独诸葛亮知道他不会骑马,但心里也赞许他反应敏捷。

    战袍、铜钱,阿呆当即收好,不再推脱以免节外生枝。

    关平陪着阿呆及王氏兄弟到了城门北,阿呆见一辆马车已停在城门外等着,心里料想赵云已在车里装扮好等候多时。

    众人分别行了个礼,便即出发,关平也立即回营禀报。

    王氏兄弟各有一匹马,马车另套有两匹马拉着前行,阿呆看看手中牵着的马缰便犯了难。

    王氏兄弟不解,问道:“小将军何不上马?”二人都知道阿呆不是将军,但也晓得他和诸葛军师关系非同一般。

    虽然现在身无官职,但他们揣测,像这次这样重要的任务以阿呆为主,必定是刘备和诸葛亮在给他创造立功的机会。等这次立了大功,回得新野,身为左将军、领豫州牧的主公说不定就会封阿呆一个校尉的官衔,到时再拍马屁不如现在提前拍起来。

    再说如果不称呼他为将军,跟着主公、军师一样称呼他为“小兄弟”,难免乱了辈分,二人也着实不敢。

    说到底,既然叫“哥”够不上格,叫“爷”又太过rou麻,干脆叫一声将军,也是顺理成章。

    阿呆却以为是诸葛亮另有安排,或者是为了假扮身份掩人耳目,起初听到“将军”先是一愣,而后却也不让他们改口。只得犯难地说:“如实和二位说,我不会骑马。”

    王氏兄弟面面相觑,很是惊讶,王斌下了马,王礼见兄长下了马也赶紧跟着下来。王斌对阿呆说:“将军,听说你武艺高强,这骑马也非难事,你便依着我的法子试试?”

    阿呆心里不愿,可又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多纠缠,只能点头答应。

    王斌当即从马车后面取下了上马凳,演示给他瞧,如何左脚上马凳、抓住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