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新战国时代 (第2/2页)
信、陈平。 项羽看不起韩信,就算历史轨迹被改变了,韩信应该还会离开楚营。 那陈平呢?不知他是否还会离开项羽。 这两人皆是大才,要是能投奔大秦,子婴如虎添翼,要是投靠了其他人,那将会是难缠的对手。 不行,必须想办法把这两人争取过来。 “丞相,楚营中不乏有才之士,而项羽又非明君,需设法将其帐下人才吸引过来。若效仿孝公时期的‘求贤令’,丞相认为如何?” 对于这点,尉缭很是认同,点头道:“这个法子很好。联军退兵后,虽说可能会禁止百姓流动,但不可能做到完全禁止,若公开发布求贤令,东方六国的人终究会知晓。自孝公以来,关东人才纷纷来投,商君、张仪、范睢、李斯等皆是大才之人,大王再发布求贤令,应当能吸引人才来投,或许会有大才。” 君臣两人讨论着以后天下发展方向,把自身看法说出来,深入交流,相互交换意见。 尉缭固然睿智老到,能全面而又深入地看待问题,能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子婴虽然稍显稚嫩,但能力也并不算差。 对于秦国以后的敌人,两人一致肯定,赵国必定是劲敌。 在联军中,赵军的军力仅次于楚军。 赵歇算不上昏君,张耳这个人能力还算过得去,由他担任赵国丞相,以后赵国发展不会太差。 而李左车这个人,乃李牧之孙,能力更强,以后要灭赵,肯定不会轻松。 刘邦能识人用人,又有萧何这个内政能手,无论地盘最终在哪里,都能被萧何治理好。 子婴认为,就算没有陈平、韩信相助,刘邦同样会是劲敌,要是有这两人投奔,那更加不好办。 韩国虽然弱小,但有张良这个能人,也不容小觑。 至于燕国、魏国,本身君主不怎么样,地理位置又不好,再加上没有什么大才能之士辅佐,难以对秦国构成威胁。 至于楚国,哪怕项羽是昏君,哪怕他无法让楚国彻底强大,但他的军事能力确实是强,要灭楚不是易事。 目前,以楚国军力最强,在尉缭的战略计策中,首先是要弱楚。 要论最强大敌人,非匈奴莫属。 冒顿是军事天才,又一统北方草原,对华夏政权威胁极大。 冒顿应当能看出来,要是华夏天下一统,对匈奴非常不利,必定会千方百计阻挠。 而东方六国,要是被秦国逼得紧了,不排除会跟匈奴勾结。 秦国还没有一统天下前,就要同时面对匈奴这个劲敌,绝对会比历史上刘邦一统天下难度更大,也很有可能会比嬴政灭六国遇到更大困难。 不过,嬴子婴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要迎难而上,誓灭六国和匈奴。 预计短时间内,秦国跟六国应该不会有战事,除了要发展壮大自身外,对付诸国的策略也要随之展开。 秦国跟对手的较量,是经济、科技、军事、谋略、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较量。 秦国在谋略、战略层面对付六国的同时,六国也肯定会想办法对付秦国,这方面不能掉以轻心。 尉缭提出的弱楚之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章邯是弱楚之策的重要一环,该如何联络上章邯呢? 谈论到这方面时,尉缭道:“大王,邹离出使联军,做得很好,派他去联络章邯,应当能胜任。” 两天讨论了大半天后,邹离被叫了过来。 “臣拜见我王!” “邹卿,你出使联军,立下大功,可否再想立功?” 一听有立功机会,邹离显出兴奋之色。 “臣愿为我王分忧!希望建功立业!” “邹卿先跟寡人和丞相一同用膳,再详谈要事!” 内侍们把晚饭端上,三人一齐吃饭。 尉缭多次跟子婴一起吃饭,君臣关系良好,现在在书房吃饭,就跟平常吃饭一样。 邹离可就不一样了,有幸跟大王一同用膳,他受宠若惊。 在大王面前吃饭,又还有德高望重的丞相在场,邹离显得很拘谨。 他见大王和丞相吃饭都很随意,大王平易近人,邹离慢慢也放开了,不再显得拘谨。 这次晚膳,子婴特意命御厨做了“叫花鸡”,这是子婴前几天“发明”出来的菜式,让两个臣子品尝。 尉缭和邹离品尝了叫花鸡后,都赞不绝口。 在吃饭的时候,子婴不谈政事,有选择地谈论某些话题。 “邹卿,令尊令堂可安好?” 邹离一怔,大王居然会提及这些方面。 他答道:“劳烦大王挂念,臣的家父家母身子尚好。” 随后,子婴又再道:“寡人特命御厨多做了两只叫花鸡,邹卿可带回去给令尊令堂尝尝。” 邹离感激谢恩。 吃饱饭足后,进入了正题。 子婴道:“邹卿,寡人召你前来,是有重要任务。打算让你前往楚国,找到章邯,说服章邯重新为大秦效命。” 邹离不解道:“可章邯率二十万士兵投降项羽,其罪甚大,回到秦国后,若不将其问罪,难以服众。” 子婴道:“邹卿,可知齐之苏秦、赵之郭开?” 邹离很快就明白了大王之意,回应道:“大王,莫非是要让臣说服章邯,让他继续留在楚国,取得项羽信任,然后再从中行事。” 子婴道:“正是。” 接下来,由尉缭跟邹离详细讲述,大概性说出说服章邯的方法,如若能够成功说服,章邯接下来具体要怎么办事。 邹离越听越惊,大王和丞相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如此机密、如此重要的事情让自己知道,交给自己去办,证明对大王自己的重视和信任。 能够获得君主的信任和重视,对于臣子来说,那是莫大的荣幸,邹离心中发誓,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三人一直谈论到天黑,方始谈论完毕。 “邹卿!有劳你前往楚国一趟了。若能成功,功劳比出使联军更大!寡人必有重赏!” 子婴的话,语重心长,因为高级官员中没有人适合担此重任,只好交给邹离去办,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邹离成功与否,关系到重大战略。 邹离信誓旦旦道:“请我王放心,臣定不负重托!” 他觉得担子很重,要是不能办好,愧对大王,愧对秦国。 在临走之前,厨子把叫花鸡端来,子婴亲自将之交给邹离。 邹离接过,再次谢恩,高高兴兴地离去。 看着邹离离去的身影,尉缭道:“邹离此行,成功之数六七成,但愿他能办成。” 成功与否,要好几个月才能得到消息,子婴心中默默为他祝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