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在四月展露野心(祸害+12更) (第1/2页)
清明时节,羊城很是敷衍的飘了点雨就算了事。 老周家出门在外,今年的清明扫墓就让伯伯周远武代劳了。 也去了羊城近郊踏青春游,算是对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的起码尊重。 6号,周二,节后第一天。 大早上,周远初、陈文茵、外婆坐上旅游大巴离开羊城,是周宽通过酒店方协调安排好的。 好歹是国际五星级酒店,相关服务还是很到位的。 同样是大早上,周宽走进了鸿鹄。 迎着前台小妹的笑脸,周宽走入内里,迎面见到了上周四到岗的新任秘书。 赵然。 女。 26岁。 普通大学文秘专业本科毕业。 中人之姿,脸型算得上耐看,气质不算出挑,一米六出头的身高,看起来干净清爽,一般不容易让人浮想。 比起完全不把细高跟鞋放在眼里的谭晓蔓,这位似乎不太能驾驭跟较高的鞋。 不出众也不平庸,当秘书是足够的,周宽很满意。 赵然虽然是骑驴找马,但时间上跟上家没有纠纷,毕竟普通行政岗,没那么重要,上家没有拖着说一定要历经一个月时间交接。 “周总早。” 迎着赵然的招呼声,周宽微微点头:“早。” 她的工位是原先章幸用的那张。 与此同时,赵然对面工位站起来一个没戴眼镜的男人,微笑着打招呼:“周总早。” 季鹏海。 28岁。 人大经济学硕士毕业。 三年研究学习经验,两年工作经验。 方方面面都还比较优秀,不过能不能胜任这个属于管理岗的总经理助理职务,还是两说。 季鹏海的简历不算是鸿鹄最出色的,如今鸿鹄硕士毕业的也有十来人了。 工作履历自然是比不上肖柯的,倒是略优于那么一两个部门经理。 为了让季鹏海尽早加入鸿鹄,也为了减少拖拖拉拉的麻烦,鸿鹄付出了一点点小代价。 简单说,就是少量补偿。 季鹏海也是骑驴找马,不过他相对优秀,所以上家公司稍微为难了下他,要求他严格按照流程离职,距离书面提起离职不到一个月。 人力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补偿了季鹏海算是‘强行’解除与上家公司劳动合同带来的一点薪资损失。 毕竟对于已经书面提出离职,铁了心要走的员工,公司除非想办法扣点工资恶心人一下,也没多少办法。 在劳动法健全的今天,理论上公司会弱势一些,因为劳动法更保护员工而不是公司…… 赵然与季鹏海跟在周宽身后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赵然给周宽泡完茶就走出了办公室,窗户自然早就打开通风了,办公桌台也早就被整理过了。 季鹏海则在周宽的手势下坐在了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 望一眼季鹏海,周宽微笑着说:“鹏海,这几天你先跟着肖总转转,了解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下周一我们再聊工作安排的事情。” “明白,周总。”季鹏海点头应下。 周宽又说:“这几天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想来你也已经有所了解;丑话我先说在前面,在你之前有过一任助理,简历也还算漂亮,工作能力也有,可是喜欢钻研小聪明,立场不同谈不上对错,无非弊大于利。” “之前公司草创,我给了她不少机会,到你这里,没这么好的环境。” “相信你跟肖总转几天也能明白我的一些意思,多的我就不说了。” 季鹏海神态严肃的点头:“明白了周总。” “去忙吧。”周宽做了个手势,垂下了眼帘。 终面是周宽自己把关的,他对季鹏海在面试中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不过这次周宽斟酌过后选择了先交给肖柯带一带,不再上来就亲手调教。 28岁的阶段周宽也经历过。 季鹏海暂时没有让他侧目的表现,他倒是希望能在往后的工作中有惊喜。 总助这个位置无论是对周宽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十分重要的! ………… ………… 约花了十分钟时间,周宽处理完了公司相关事务。 用内线电话打给了谭晓蔓。 不一分钟,细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咯噔’声响便有节奏的由远及近,有时光是细听声音都能判断出鞋子主人多不把高跟鞋当回事。 谭晓蔓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后,顺手带上了门。 算下来这次两人有十来天没碰过面了。 这种习以为常的较长时间不碰面,对仍处于草创型的企业来说,也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的样儿。 谭晓蔓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的说:“我家里对我提出的想法表示了支持,下半年会被选上去。” “公司法人代表、工商大股东的变更流程也走完了。” “我现在是鸿鹄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明面上持有鸿鹄100%的股份。” 周宽只是点头。 这十来天里,周宽忙于处理鸿鹄-白华事务时,谭晓蔓也半点没闲着,完成了基础准备工作。 周宽跟谭晓蔓之间又签订了一份具有法律效益的长细则补充协议。 两人之间是有很高的信任度,可这种协议的必要性仍然存在,谁都要有备无患。 举个简单例子: 假如有一天谭晓蔓的老公、表弟、堂哥之类的人物因为一些表面身份生出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想法,而谭晓蔓又被各种因素限制没办法发声,协议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反之,假如有一天周宽遇到类似的事情,协议也是谭晓蔓话语权的依仗。 又或者说,有一天周宽跟谭晓蔓反目成仇,有协议的存在,撕破天去双方也动不了鸿鹄太多…… 又说了几句旁的事情。 周宽从刚带来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个文件夹,推到了谭晓蔓身前:“这是我重新规划好的粗略公司架构,你先看看。” 谭晓蔓先是拿起文件夹翻开看了起来,很快说道:“需要如此稳妥到分两步走吗?” “鸿鹄其实满打满算都没有成立半年时间,内部的稳妥很有必要。”周宽强调道,“‘谭氏’不一样,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架构,做一些大调整也是多方妥协过后的结果,不会闹出太大动静。” 听周宽这么一说,谭晓蔓轻轻颔首:“也对,毕竟我也是第一次经历创业型公司的发展过程。” 又说:“金融部门有这么急着要马上完全独立出去吗?” 周宽解释道:“有的,现在的金融部门其实就是个工作室,以前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大,现在你的、你家的、我的,我家的、甚至包括草台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