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风起 (第2/2页)
“明明是一道晴天惊雷,何来白虎之说?” 钦天监的老监正周正渊不慌不忙,平稳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北方五族的大巫师近年来勤勤占卜有说法,荒林风冢即将问世,按爻卦之相推理,此道惊雷便是出自风冢,看这卦辞隐隐间竟是有恶虎灭世之痕……” “那么,何又为风冢呢?” 皇帝张宣仁再次打断了监正大人。 果然自己还是不喜欢这位老神棍的说话风格啊—— 神神叨叨。 废话连篇。 但身为君王—— 又不得不问。 且不能不问。 周正渊揖手弯腰,恭声回答道: “回陛下,据三大圣地传闻记载,风冢乃是风的茔冢,世间大风皆出于此,流经天下而势微后,也将会是它们最终的归属……” 华帝与旁边的总领太监对视了一眼。 那眼神似乎在说: 如此拙劣且滑稽的传闻,你他娘的相信? 怕是连街上吃糖葫芦的小孩儿都骗不了吧? “可一者风冢毕竟只存于圣地对上古时期的神话记载中,二者老奴现在便可人力造风,就不是出自风冢。” 大内总领太监曹公公说话了,说完体内一道内劲便从外掌引出,打出一阵劲风直吹得殿外树上枝干簌簌作响。 内劲外放—— 他娘的这是高手啊! 要是我们主角杨慢慢此刻看到这个画面,定是要拜师求艺,哭着闹着也得学会这一手。 华帝默不作声。 “那东海里的鱼群成群结队,你很难预判出一条小鱼的运动轨迹,可是这一大片的鱼群走向却是可以推演。” 没曾想监正大人周正渊竟也催动内力,隔空一指—— 扯动满树新叶,每一片叶子都漫天胡乱地飞舞着,毫无规律可言。 但总体大势方向却是由北向南。 “曹公公当然可以凭借人力打出一道小风,可这世间所有大风的趋势岂是人力所能掌控?” “……” “再者风是空气间相互的流动周转,我司空台钦天监《天文子》一书有著:域外为以太真空,混沌无风,非外力所能起。” 此时的周正渊眼神开始恍惚。 给人感觉竟然像是喝醉了酒。 空气突然安静了一下。 片刻之后。 监正大人继续说道: “老臣年少时听过一个故事。” 华帝道: “周大人请讲。” “说是当人被关在一个漆黑的小屋里时,便什么东西都看不见。” 华帝努力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周大人补充说道: “只是这个故事背后,老臣想与陛下探讨一个问题——” “漆黑的小屋内固然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但是!我们便能由此断定,屋外的世界也是漆黑无比没有光明的吗?” 华帝何等聪明,自然一下明白了老监正的意思:他是在说,我们眼里能够看见的,并非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万物生于天地寰宇之中,也不过是盲人摸象各执所念罢了。 正是应了那句“神棍”得不能再“神棍”的台词:大道无形,大象无声。 “此话有点儿意思。” 华帝眼神玩味。 “却是废话。” “回陛下,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证明它一定不存在,那么它就可能存在。虽然这就也是句废话,但有些可能性我们宁愿相信也许会更好,不是吗?” 华帝心中开始不悦。 仍是面无表情说道: “监正大人此番若是要玩’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白马非马’般的文字诡辩,寡人便有些失望了。” 周正渊此时仿佛真的喝醉了,微微一笑道:“陛下英明,微臣万不敢与陛下卖弄文字游戏,只是有些看似荒谬怪诞的说法,还请陛下……重视啊!” 嗯……还是他娘的废话! 装神弄鬼。 听听就好。 反正老子就是不信。 皇帝一个简单犀利的眼神。 身旁太监便心领神会说道: “周大人,今日陛下有些乏了。” “回御书房。” “喏。” 说罢天子便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 “起驾——”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去。 …… 常言道:龙从云、虎从风。 惊雷既出。 爻辞凶咎。 若风冢当真如草原五族内的大先知预言一样问世,那么中土神州大陆传说中的云墓也必将重开。 从古至今,但凡龙虎问世—— 阴阳相转,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眼下华国太平盛世,海清河晏。 可不见得是什么祥瑞的好兆头呀。 只可惜,人啊,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话,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怕是只能随这把老骨头一起埋入黄土之中咯。 钦天监内,只剩下了那位“不知所云”的老监正大人,略显凄怆。 世人皆笑我钦天监只知频奏瑞。 莫奈何那天下苍生无计可消灾。 风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