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敕封 (第2/2页)
年郎才对啊,哈哈哈……” 御书房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笑声。 别的不说,光是华帝这份如海的胸襟,便很对在旁外臣慕容垂的胃口。 都说华人礼俗开明、豁达好客,多少是不是受了点这位皇帝的影响? 笑毕,华帝恢复平静,说道: “长话短说,你父亲前些日可是给兵部老尚书大人出了一份大难题,老尚书呢把这份难题丢给了朕,而寡人现在又想……” 杨慢慢何等聪慧,接话道: “而皇帝伯伯又想把这份难题丢给毅恒,对不对?” 华帝微笑点了点头。 “贤侄不妨自己猜猜看这个难题为何。” 昨日翠华山的厮杀中,听到那徐大天蓬和神秘青衣人对话,说是兵部尚书前几日下了西南。 西南南疆有十万大山。 夔牛现世,往可屠之。 岁末将发,君当可为。 “皇帝伯伯可是要让子侄去往南疆十万大山?” 张宣仁满意点头,说道: “果然是聪慧至极。” 杨慢慢继续问道: “毅恒此去意欲何为?” 皇帝瞥一眼仍是低头拱身不敢平视的慕容垂,豪不避讳地说道: “峣山一役后慕容皩因为畏惧我上将军的四十万大军迟迟没有返回后燕国都,再想复往时,大片国土领域却已被那臭不要脸的高勾丽和洪人占领。” 慕容垂听闻此话内心怒火中烧。 高勾丽的丽人军队本已经全军覆没,按理一两年内很难再组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怎奈何国君哈麻泊与那东海岛国洪人部落勾结在一起狼狈为jianian。 慕容皩本就是败军之际,一时难以与那打起仗来不怕死的洪人部落相抗衡,只能盘桓在华朝西南羌国边境领域,休养生息。 慕容垂此次孤身赴华,何尝不是为了早日“取得真经”收回故土? 华帝压根不理旁边另一位十八岁少年的心思,继续说道: “那老jianian巨猾的慕容皩为了羌国几座城池收买了另外两族羌人首领作乱,边境的大元帅早早发现了苗头后点名要兵部尚书带着粮草辎重亲自前往南疆安抚十万大山的山贼。” 羌族共分三族,分别是青衣羌,苍狼羌和白云羌,如今的羌国国君姚苌便是出自最为强大的青衣羌部落。 杨慢慢一字一句听得仔细。 “所以最后尚书大人还是亲自去了,只是走之前又点名要我前去南疆,当副将也好文职也罢,只要是我’亲自’前往就行,对吗?”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容易。 华帝眼神柔软,温和说道: “当然了去不去由你。不必太理会那个斤斤计较的老匹夫。” 这老狐狸,怕是又想挨打了罢? 杨慢慢转动起好看的眼珠子开始思考。 一番权衡。 少年回答道: “皇帝伯伯是希望我去的,对吗?” “是。” 华帝没有任何遮掩。 一来自流觞曲水名动华都之后,他早就有了考验磨砺这位少年的心思。 二来公主坟一役不可告人的往事,终究还是要让这位少年自己去探窥。 以华国举世无敌的国威,那南疆十万大山却会有山贼的存在,不是没有原因的。 “毅恒愿意前去南疆,只不过斗胆有一个不情之请。” 华帝拿起了桌案上的一份圣旨,递给了这位绝顶聪明的少年郎。 旨意只用一句便知: 敕封杨毅恒为兵部车部司员外郎。 “毅恒想要鲜卑五皇子慕容垂陪微臣一同前往南疆。” “哦?” 张宣仁有些讶异。 一是“微臣”二字第一次有了君臣之称。 二是奇怪这少年为何想要带上慕容垂。 不过既然十八岁能当上万夫长,想来也是个难得一遇的军事天才。 有他傍身杨慢慢左右,自会对那少年有些裨益。 “我诺大的华国,别说是慕容氏的一漂泊浮萍,便是整个天下的流民,皆可吸纳。此次南疆之行便是你能否立足华国的机会。” 正所谓登楼观百川,入海即我怀。 准了! 听到此话的慕容垂内心澎湃。 “谢陛下恩典,外臣感激涕零。” 杨慢慢接下圣旨。 与慕容皇子一起出了皇城。 …… 此刻的南疆。 有一白发老头在一客栈喝酒喃喃自语: “那小子肯定会来陪老夫的。” 对面落座的是一中年书生。 “当年公主坟一役也该尘埃落定有个交代了。” 兵部老尚书王俊卿醉眼微眯: “谋士当先谋己,你这又是何苦呢?” 那中年男子呡下一口米酒,微笑道: “乾坤区区一腐儒耳,不足为道哉。” 谋事当先谋己。 谋国切莫如是。 忠魂许国门。 埋苦厚国土。 苟以华国生死以。 岂肯祸福避趋之。 莫道儒冠误。 应作如是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