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9 大灾变的诱因?(重新调整) (第1/2页)
“咦,你能怎么帮我?”我突然间好像又看到了希望。 零回复到:“嗯,您只要尽快按提示完成任务修复系统,如果您再离线的时候我就能像之前一样帮您自动做些任务了。” “离线挂机?”我脑海里突然跳出了这么一个词。 “那可没有这么简单,系统完成度越高,我就可以越智能,甚至更高程度的模仿你的说话与做事行为,这样别人就不容易发现我的存在了。” 我突然联想到之前和沙梦泽交流系统时遇到的呼叫问题:“那到时候我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心里呼叫你呢?” “当然可以。”零骄傲的回复道。 “对了,零,你为什么怕别人发现你呢?”我好奇一个连我都看不到的系统在怕什么。 “古语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我是24世纪方-舟试验室最后的科技产物,比那些量产型的山寨机功能强大太多,如果在他人面前暴露的话,可能会对您或者我都不利。” “别的量产的山寨机?方-舟试验室?”我捕捉到零这话里的两个关键词,大胆的想到了一种可能,然后问道,难道说:“零,24世纪是不是不只有一艘方-舟?” 零回复道:“方-舟只有一艘,也只有一艘。” 我想了想怎么描述这个问题,然后问道:“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在24世纪还有没有其它类似方-舟这种星际家园,也就是供人类生存的基地或飞船存在?” 零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听声音也能感受到她的失落和无奈:“方-舟有且只有一艘,但是供人类生存的基地却不是只有方-舟。” “零,我想听听关于24世纪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方-舟的故事。”以零的智能程度,虽然我并没有认为她只是一部机器或者是单纯的系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潜意识里会把她当做一个活生生人来对待,可能是觉得以后我们可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息息相关的战友,或者说是命运共同体,所以我就必须对与她相关的一事情有所了解。 “其实在23世纪的时候,方-舟舰队群曾经率先抵达了人类外星殖民的第一站:火星,但是火星殖民当局以方-舟舰队群来自地球疫区为由,并未让方-舟舰队群在主星星际港停靠,只是在火星二临时搭建的星际港口停靠,并以共抗疫情为由要求派出一队科学家到火星去进行科技与疫情汇报,结果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汇报与交涉后,最后火星当局还是拒绝了方-舟舰队群的停靠,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火星当局却利用了方-舟舰队群想永久停靠并在火星主星上生活的迫切愿望,在这一年里,将地球人类联盟这些年的主要科研技术成果全都学了个遍,同时也将火星科技水平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结果最后他们还背信弃义的将方-舟舰队群驱逐了,而在星际流浪的过程中,舰队群也遭受了各种其它星际物种、原住民以及星际海盗的袭击,随着流浪的时间越来越长,舰队舰只数量也越来越少,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星球进行停靠,所以舰队能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少,最终再也无法支撑一支庞大舰队的消耗了,只得将无法修复的战舰全都被转化为了纳米材料和能源补给,即便是这样最后也仅剩下孤零零的方-舟了。”零讲到这里,我也能听出其中的无奈与伤感。 “那地球人类联盟又是怎么回事呢?”我继续问道。 “虽然在大灾来临后对全世界人口、经济、文化、历史以及居住空间等各种方面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有一些国家被灭了国,但是幸运的是,世界幸存的国家都放弃了成见,抛开了国家的种族与界限问题,共同打造了人类联盟,并通力合作开发科技,一切都为了在地球上恢复人类文明,所以在这近一个世纪中虽然人类在与变异体的打压下苦苦支撑,但是科技水平-反而得到飞速提升,不然也没办法造出方-舟这种星际家园,在人类联盟建立之初,科技的发展加上全人类同仇敌忾,人类甚至一度不断的收复失地,就在人们看到了恢复地球人类文明的希望之时,却有的个别国家,不,应该说是有的人为了一已私利坑了全世界。” “是不是有的国家退出人类联盟或者叛变了?”我问道。 零说道:“对,因为当初人类联盟的核心试验室,也就是后来的方-舟试验室已经研究出了我的雏形科技,但是当时还不成熟,人类联盟利用突变体没有突破大气层的能力,同时为了保证这些硕果仅存的宝贝科学家们以及为了给人类留下恢复文明的火种,其实已经有很多人移居到了方-舟上,方-舟舰队群一直在人造卫星轨道上停靠着,当时就有准备,只要情况不对就马上脱离地球轨道飞往火星。” 零顿了顿,然后继续说:“因为高阶突变体已经有了高级智慧,虽然他们没办法使用人类的顶尖科技力量,但是它们也有人类所没有的优势,就是各个物种只要是达到一定级别后,都可以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甚至有些人类突变体更是与常人无异,而正是这些突变体首脑们发现强攻已经完全占不到便宜了,甚至有节节败退的迹象,所以派了一些高阶人类及动物突变体混入幸存者队伍,再利用各种手段混入了人类联盟,并对人类联盟的部分官员、科学家等人员进行策反或控制,当然这也是人类联盟在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才得到的准确判断。”从零的声音可以听出此时的她也一点不平静。 我听到零说的这段源自23~24世纪的秘辛,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结合我向她提出的问题瞬间就明白了,甚至我一度希望自己是猜错了,但是我还是出言问道:“零,你说了这么多,我差不多明白了,那些量产系统来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